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常识 > 太平道教是谁创立的,太平道教创办者介绍

太平道教是谁创立的,太平道教创办者介绍

时间:2021-11-02 16:48:14

  太平道创始于汉灵帝时钜鹿人张角。太平道的开始,缘起于事奉黄老道;它的主要经典则是《太平经》;它的发展情况,是以善道教化,符水治病为基础,十数年间,徒众数十万,遍布八州。张角以黄天为至上神,认为黄神开天辟地,创造出人类。又信奉黄帝和老子,认为黄帝时的天下是太平世界,是人类最美好的事情。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与春秋时期的道家哲学关系密切,在又有区别。

  道家始于老子,发展于列子,集大成于庄子。老子把“道”作为宇宙本体、万物规律,是超越时空的神秘存在,而庄子则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

  道教则把道家神化,把老庄的神秘主义和养生思想相结合,化为得道成仙的思,并作为为道教的核心信仰。老子则被道教尊奉为教主,称号太上老君,也就是《西游记》里的那位白须无能老者,歪打正着,本想把孙悟空关进炼丹炉里焚烧,却将他炼成了火眼金睛。

  道教的思想渊源出自道家,又将儒家、鬼神方术、墨家思想、养生文化杂糅其中,基本教义便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其发展过程可称长路漫漫。

道教发展简史

青城山

  秦汉时期,兴起“黄老之说”,称黄老道,可称道教萌芽期。

  所谓黄老指的是两部道家学说——《黄帝经》(今残存长沙马王堆出土的《黄帝四经》)和《老子》。

  黄老之学认为"贵清静而民自定",主张君主治国"无为而治",在西汉初期尤其盛行,汉初主要大臣萧何、曹参、陈平等"好黄老之学",带来了"文景之治"的繁荣。此期道家名著有《管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

  东汉末年,政治黑暗,社会动荡,民不聊生,道教最终得以兴起并创立。

  最火的当属太平道,教主是张角,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张角所创立的太平道发展成为遍布青、徐、幽、荆、扬、兖、冀、豫八个州,连结郡国,道徒达几十万的黄老道组织,时机成熟后,张角发动了黄巾大起义,而在起义失败后,太平道基本销声匿迹。

  汉末另一支道教则为五斗米道,也就是天师道,张道陵在青城山创立,因入道者须出五斗米,因此得名。张陵死后,儿子张衡继之,张衡死后,儿子张鲁继之,世称“三张”。张鲁雄踞巴郡、汉中,建立政教合一的统治近30年。后张鲁投降曹操,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因曹操并未对天师道打压,所以得以继续发展。

  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发展成熟期。

  此期,在哲学上玄学兴起,玄学又称新道家,起源于《老子》中的一句话“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而《老子》《庄子》《易经》便是所谓的三玄。诸如曹操的养子何宴,刘表的曾外孙王弼,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和嵇康,都是玄学的代表人物。

  而此期道教则分化为符箓派和丹鼎派。

  符箓派主要流行于民间,以符咒等方术治病驱鬼为主的各道派的通称,被称为鬼道,天师道也属于符箓派,如何画符驱鬼,具体可以参照林正英的《僵尸道长》影视系列。

  丹鼎派则流行于士族,东晋茅山道人葛洪作《抱朴子》一书,奠定丹鼎派理论基础。

  葛洪认为,人可以不死成仙,金丹作用巨大,将服食金液还丹当作长生成仙的最高途径。所谓炼丹过程是这样的,加热红色硫化汞(丹砂),分解出汞,而汞加硫黄又能生成黑色硫化汞,再变为红色硫化汞,称之为还丹。其实,这类所谓仙丹就是毒药,被金丹毒死的人众多。时代对人终有限制,对葛洪也不能求全责备,毕竟,他是第一个将狂犬的脑子敷在狂犬病人伤口上来医治狂犬病的人。

  南北朝时期,道教进一步走向成熟,天师道一分为二,即北天师道和南天师道。寇谦之,北天师道的创立者,被魏太武帝封为国师。陆静修,南天师道——灵宝派的创立者。

  陆静修的再传弟子陶弘景在茅山建立神仙世界,正式创立茅山派。陶弘景堪称奇才,在医药、炼丹、天文历算、地理、兵学、铸剑、经学、文学艺术、道教仪典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一生跨宋、齐、梁三代,梁武帝对其恩遇有加,有“山中宰相”之誉。有名篇《答谢中书书》传世: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道教发展简史

道教各神仙

  南北朝结束,历史走进隋唐,道教进入繁荣兴盛期。

  因老子原名李耳,而唐代皇帝姓李,因此尊奉老子为其祖先,唐高宗尊奉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玄宗是著名的道教君主,此期道教繁荣进入顶峰,以《道德经》为科举考试科目,道士女冠隶属宗正寺管理,有名的道士受到朝廷礼遇厚赏,贵妃杨玉环也被度为太真宫女道士,道号太真。不过,尊奉道教似乎并未给皇帝带来多少好运,有唐一代,服食金丹而死的皇帝至少有五位,即太宗、宪宗、穆宗、武宗和宣宗。

  宋代,道教被尊奉为国教,宋真宗和宋徽宗是超级粉丝,掀起了两次崇道热潮。因为宋的皇帝姓赵,而道教中的玉皇大帝叫赵玄朗,宋帝自认为是玉皇大帝在人间的后代,宋徽宗则自封为“道君皇帝”。

  宋代道教依然分为两大派,即符箓派和内丹派。

  符箓派在宋代最为强盛,则又分正一派(天师)、上清派(茅山)和灵宝派。

  内丹派的主要派别为全真派,而晚唐的钟离权和吕洞宾二人所作《钟吕传道集》促进了内丹学说的兴起,被尊为全真祖师。全真派经过宋初陈抟等道士的发扬而流传,传陈抟先居武当山服气辟谷修道二十多年,只是每天饮几杯酒而已。后陈抟移居华山云台观,又再次移居少华山石洞中,传每当他睡觉时,多是一百多天不醒,最终享年118岁。

  元朝统一之后,道教大事为全真派的兴起。

  此期南北各道派重新组合,形成以内丹为主的全真道和符箓为主的正一道两大派系,两派平分天下,一般说来,正一道主管江南,全真道主北。

  全真道具有传戒和丛林的制度,讲究内丹(精气神)和外丹(丹丸)的修炼,要求全真道士出家,住在道观里面修行,不娶妻,不吃荤,不饮酒。而正一派的道士主要以符咒斋醮,祈福禳灾,驱邪押鬼,超度亡灵为主要的宗教活动,道士们可以居家修行,不要求必须出家,可以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可以吃荤饮酒。

  全真道的建立者是王重阳,原名王喆,身逢北宋灭亡之际,坚持抗金,失败后掘地穴居,称之为“活死人墓”,写了一个方牌挂在墓旁,上面写着:王害疯(自称疯子)灵位。七年后,王重阳走出活死人墓,前往山东传道,期间度化七位弟子,即道教历史上有名的“全真七子”。王重阳死后,全真七子在北方广泛传播全真教,并且各立支派,即:马钰遇仙派、丘处机龙门派、谭处端南无派、刘处玄随山派、郝大通华山派、王处一全真派、孙不二清静派。其中,又以丘处机及其龙门派影响最大,全真教由此大盛。

  元亡后,明代对道教采取了尊崇的态度,明朝道教最大的特点是世俗化和民间化。

  其主要政策为尊奉正一派,抑制全真派,因为全真派曾和蒙古人走得太近,而全真道士张三丰却被元明历代皇帝尊崇。张三丰,传其14岁便考取文武状元,武当派开山祖师,太极拳创始人,其法主御敌,非遇困危不发,发则必胜。其神龙见首不见尾,生卒也成迷,有考据者言,张三丰生于公元1247年,卒于公元1458年,享年212岁,这,你我同惑,信还是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