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常识 > 洛阳的市花是什么(洛阳市的市花是哪三种)

洛阳的市花是什么(洛阳市的市花是哪三种)

时间:2021-11-21 01:10:52

  说起牡丹,那可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国花”,虽然中国目前还没有正式评定,但一百年前的民国时期,牡丹曾被指定为国花(后来又改为梅花)。

  如今中国有两个“牡丹之都”,除了洛阳,山东菏泽也在前些年被中国花卉协会评为牡丹之都。然而,论起“资历”,洛阳是当仁不让的“大师兄”,种植牡丹已有一千多年。

中国这么大,为何只有洛阳牡丹最出名,古人的答案有道理吗?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千百年来,为什么只有洛阳被视为牡丹之都呢?这个问题,最好还是从牡丹的前世今生说起。

  原本是药材

  人们发现并珍视花草树木之美,和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牡丹被文人雅士青睐之前,只能在蛮荒中孤芳自赏,唯一被人注意的是药用价值。

  “牡丹”二字最早见载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其内容大都是上古时期口耳相传下来的,书中说,“牡丹,味辛寒。主治寒热中风……安五脏,疗痈疮。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

中国这么大,为何只有洛阳牡丹最出名,古人的答案有道理吗?

  除了鹿韭或者鼠姑这两个最古老的称谓,牡丹的别名又叫百两金、木芍药等。《本草经》把草木分为上、中、下三品,牡丹只排在下品。当时还没人稀罕在山沟里盛开的牡丹花。

  直到东晋灭亡后的南北朝时期,一个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注意到了牡丹花,南朝宋的谢灵运(谢玄之孙)在游记里写道,“(永嘉)竹间水际多牡丹”,后世有文人说,花王终于等到了知己。谢灵运死后百余年,北齐的杨子华是第一个以画牡丹闻名的画家。

  在隋朝之前,洛阳还没人种牡丹,隋炀帝年间才引进。据《隋炀帝山海记》记载,“帝自(杨)素死,益无惮,乃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聚土石为山,凿池为五湖四海。诏天下境内所有鸟兽草木,驿至京师。”

中国这么大,为何只有洛阳牡丹最出名,古人的答案有道理吗?

  隋炀帝在京师洛阳兴建的西苑方圆200里,几乎是一个缩小版的九州,内有五湖四海,命人进献天下各地的草木和鸟兽。其中,“易州进二十四相牡丹”,也就是20种牡丹花,有赭红、橙红、天外黄、一拂黄、颤风娇等名目。

  易州属河北,当时进献到洛阳的牡丹花种类不多,也不成气候。

  被唐宋文化送上神坛的花王

  唐朝时,牡丹首先在京城长安出名了。据《天中记》记载,唐玄宗年间,一个官员裴士淹在汾州(山西境内)众香寺看见一株白牡丹长得好,就挖出来带回了长安。

中国这么大,为何只有洛阳牡丹最出名,古人的答案有道理吗?

  “安史之乱”爆发前的唐朝处在太平盛世,也是历史上文化发展的高峰期。裴士淹移栽的白牡丹一开花,很快引起长安缙绅阶层的关注,去他家赏花的客人络绎不绝,有的文坛名流还作诗纪念,裴士淹也写了一首《白牡丹》诗。

  于是长安兴起了“牡丹热”,皇宫里也种了很多。如《李太白全集》的序文中提到,“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开元天宝遗事》还记载了唐玄宗李隆基和爱妃杨玉环赏牡丹的盛况。李白诗《清平调》里有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就是给唐玄宗和杨贵妃赏牡丹助兴。

  唐德宗年间,牡丹在长安的身价倍增,如诗人柳浑说,“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颗。” 买一株名贵的牡丹品种折合几十两白银。

中国这么大,为何只有洛阳牡丹最出名,古人的答案有道理吗?

  后来,刘禹锡的《赏牡丹》诗里写道,“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美而不艳,被文人誉为“国色”,离“花王”不远了。

  唐朝时的东都洛阳也有牡丹,但不及长安牡丹有名。到了北宋,情况有所改变。

  古代对牡丹深有研究的文人不少,如北宋欧阳修和南宋的陆游都写过《牡丹谱》,欧阳修的作品影响最深远。

  其实欧阳修写的是《洛阳牡丹花记》,包含“花品序”、“花释名”和“风俗记”三篇,堪称古代牡丹研究的权威之作。

中国这么大,为何只有洛阳牡丹最出名,古人的答案有道理吗?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到了北宋,受五代战乱的影响,长安牡丹已经失去了辉煌。北宋有好几个城市种牡丹,如(山东)青州、丹州(陕西宜川)、延州(延安)、越州(绍兴)等,各有特色,但是都远远不如洛阳牡丹知名。用欧阳修的话说,“(牡丹)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

  因为洛阳牡丹的品种最多,开得最好。像青州红、延州红都是当地数一数二名贵品种,在洛阳却稀松平常,根本排不进前三名。

  洛阳的黄芍药、瑞莲、绯桃等各色花卉也非常好,洛阳人却不看重,一律称之为“果子花”,或者某某花,提到牡丹时却直接说“花”。欧阳修的《牡丹记》里说了,洛阳人认为,天下“真花”只有牡丹,不用带前缀,大家都晓得是说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