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曾提到这么一个地方“塔希提“,它是南太平洋上的一个海岛,西方游客称那里是“最接近天堂的人”。之所以对这个地方印象深刻,不仅是因为我去了那个令书中画家魂牵梦绕的陌生群岛,更是结束旅程大概两年之后,从书中再次看到它的影子的时候,回忆的画面顿时变得强烈。
早在公元1520年左右,太平洋群岛就成为欧洲人的冒险目标,最早发现塔希提的是一个英国人,但第一个对此进行冒险旅行的却是一个法国探险家。
塔希提究竟是什么地方?在中国人的眼里,它是“大溪地”,不仅有居住着许多欧洲人,也有会说广东话的华人。在这登陆大溪地的第一天,沿着码头走向街市的时候,就碰见了一个在这里居住了大半辈子的广东老太太。
这是一个环境非常优美的岛屿,旅游业相当发达,其经济水平也很高。对于我之前的所有去过的任何一个南太平洋岛屿都要富裕得过,城市建设也很现代化,原始和土著的风气至少不是一眼就能发现。当地居民称他们是“上帝的人”,大概是地方环境太美了,但如今这里显然已成为法国人的后花园。
当年的法国探险家在回到欧洲的文明世界后,对所有人都是这般描述大溪地的:是”高尚的野蛮人”和”维纳斯般女人”一起居住的人间天堂。此,塔希提这个陌生的地方在欧洲变得有名起来,1758年,塔希提岛成为法国的海外领地。虽然港台地区将这里翻译成“大溪地”,但从《月亮与六便士》中看到“塔希提”这三个字的时候,我就知道这里便是那个天堂。
秀美的热带风光、环绕四周的七彩海水,在环游南太平洋旅行的第一天开始,就有人告诉我整个行程里最让人期待的就是大溪地,那是真正的潜水天堂,每天都是阳光灿烂,海水干净得令人惊叹,整个岛屿从空中俯瞰就像是一条巨大的鲸鱼的尾巴。美丽的塔希提少女宛如一颗黑珍珠般明亮,令人产生无尽向往。
究竟大溪地有多美?对当时的我来说,我更多期待是整个南太平洋的旅行。但后来抵达帕皮提海域的时候,海水的色彩就变得不一样了,抵达大溪地之后,这里是完全不一样的地方。在经历原始,土著,破旧,落后的众多穷国岛屿之后,大溪地的繁华俨然是一个彻底的现代化文明城市。
虽然岛上的居民一半以上还是波利尼西亚人,但欧洲人的占领使得这里的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但值得一提的是,华人虽然只占领总人口的10%,但大溪地总经济中却有85%以上来自当地华人华侨,因此衣食无忧的人们常常无所事事地望着大海远处凝思,静待日落天亮。
但这里的风光却是吸引着无数旅游爱好者,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许多热带花卉生长在这里,岛上的空气中弥漫着香气,这里不仅是潜水圣地,更是远足徒步的天堂:绿林密布,山岭雄伟,有瀑布、溪涧以及湖泊,这一点尤其深受欧洲游客欢迎。
但对于一个文学爱好者而言,不论有没有看过《月亮与六便士》,更高的博物馆都值得去看一看。巧合的是,在我当年游览完更高博物馆之后,并不知道他与《月亮与六便士》之间的联系,直到我看完了这本书,回想起自己在大溪地旅游的时候,便觉得书中的人物和这个更高很相似,我产生某种怀疑,但不敢确认,因为巧合的事情真的太多了。
但在我第二次翻开《月亮与六便士》的时候,突然就坚定了立场:更高就是斯特里克兰德的原型,更高创作的史诗级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在书中就被深刻描写过。但我在第一次看得时候竟然忽略了这么重要的存在。
但种种迹象表现,也算不算是某种巧合呢?不论是它是塔希提还是大溪地,这个距离天堂最近的地方,确实从被文明世界发现以后,就吸引着无数艺术家和学者前往。
后来不少电影电视剧的拍摄,更似的这里名声大噪。1935年,美国影片《邦蒂号船长的反抗者》(又译《叛舰喋血记》)向全世界展示了塔希提岛的美妙新天地后,大批游客狂潮似地涌向塔希提岛,从此,塔希提岛成为了冒险和消遣的代名词,它被誉是南太平洋的一颗明珠。
不仅是欧洲游客涌进这里,近几年就连中国游客也不断前来,这给塔希提岛的经济发展又带来了新的一轮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