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唯美句子 > 44句关于哲学与人生的句子(哲学人生说说)

44句关于哲学与人生的句子(哲学人生说说)

时间:2022-07-21 10:29:02

1、长大的标志,不是开始抽烟喝酒,也不是读书破万卷,更不是交了女朋友或者男朋友,而是你开始低下了头。无论在行走,还是坐着的时候,当头颅微微低下成为你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姿势,你就真的长大了;总仰着脑袋以为自己很牛的小屁孩,其实差远了

2、瓶子树的生长哲学文/赵元波巴西北部的亚马逊河流域,炎热多雨,为热带雨林区;南部和东部,一年中旱季时间长,气候干旱,土壤干燥,为稀树草原地带。生活在这个中间地带的瓶子树在一年里就会经历雨季和

3、世界就简单,幸福才会生长;心自由,生活就自由,到哪都有快乐。

4、不要去听别人的忽悠,你人生的每一步都必须靠自己的能力完成。自己肚子里没有料,手上没本事,认识再多人也没用。

5、看問題的角度會影響一個人的境界

6、友谊只能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得到保持。——歌德

7、若是得手,便是随手可丢;若是得不到,就会想占有。

8、一人骑车撒把前行,在岔路口遇交警。交警忙对他喊道:手掌好。此人高兴地回道:同志们辛苦了。

9、【关于哲学与人生的句子】不为薪水而工作:想要获得成功,实现人生目标,就不要为薪水而工作。当一个人积极进取,尽心尽力时,他就能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10、人所不能及的都是人才。

11、放弃是需要勇气的,但是在某些时候,人只有在保全自己的情况下,才能更有价值地活着;放弃,有时是为了换取更大的空间。也许,人生本身就是一个不停放弃的过程,放弃童年的无忧,成全长大的期望;放弃青春的美丽,换取成熟的智慧;放弃爱情的甜蜜,换取家庭的安稳;放弃掌声的动听,换取心灵的平静…

12、禅或禅那是梵文Dhyana的音译,原意是沉思、静虑。佛教禅宗的起源,按传统说法,谓佛法有教外别传,除佛教经典的教义外,还有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教义,从释迦牟尼佛直接传下来,传到菩提达摩,据说已经是第二十八代。达摩于梁武帝时,约520-526年,到中国,为中国禅宗的初祖。禅宗传述的宗系达摩将心传传给慧可(486-593年),为中国禅宗二祖。如此传到五祖弘忍(605-675年),他有两个大弟子,分裂为南北二宗。神秀(706年卒)创北宗,慧能(638-713)创南宗。南宗不久超过了北宗,慧能被认为六祖。禅宗后来一切有影响的派别,都说它们是慧能的弟子们传下来的(参见道原《传灯录》卷一)。这种传述的早期部分可靠到什么程度,是很可怀疑的,因为还没早于十一世纪的文献支持它。本章的目的不是对这个问题作学术的考证。只说这一点就够了:现在并没有学者认真看待这种传述。因为中国禅宗的理论背景,早已有人如僧肇、道生创造出来了,这在前一章已经讲了。有了这种背景,禅宗的兴起就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实在用不着把神话似的菩提达摩看作它的创始人。可是,神秀和慧能分裂禅宗,却是历史事实。北宗与南宗的创始人的不同,代表性宗与空宗的不同,如前一章描述的。这可以从慧能自序里看出来。从这篇自序我们知道慧能是今广东省人,在弘忍门下为僧。自序中说,有一天弘忍自知快要死了,把弟子们召集在一起,说现在要指定一个继承人,其条件是写出一首最好的偈,把禅宗的教义概括起来。当下神秀作偈云: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针对此偈,慧能作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据说,弘忍赞赏慧能的偈,指定他为继承人,是为六祖(见《六祖坛经》卷一)。神秀的偈强调宇宙的心,即道生所说的佛性。慧能的偈强调僧肇所说的无。禅宗有两句常说的话:即心即佛,非心非佛。神秀的偈表现了前一句,慧能的偈表现了后一句。第一义不可说后来禅宗的主流,是沿着慧能的路线发展的。在其中,空宗与道家的结合,达到了高峰。空宗所谓的第三层真谛,禅宗谓之为第一义。我们在前一章已经知道,在第三层次,简直任何话也不能说。所以第一义,按它的本性,就是不可说的。文益禅师(958年卒)《语录》云:问:如何是第一义?师云:我向尔道,是第二义。禅师教弟子的原则,只是通过个人接触。可是有些人没有个人接触的机会,为他们着想,就把禅师的话记录下来,叫做语录。这个做法,后来新儒家也采用了。在这些语录里,我们看到,弟子问到佛法的根本道理时,往往遭到禅师一顿打,或者得到的回答完全是些不相干的话。例如,他也许回答说,白菜值三文钱。不了解禅宗目的的人,觉得这些回答都是顺口胡说。这个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让他的弟子知道,他所问的问题是不可回答的。他一旦明白了这一点,他也就明白了许多东西。第一义不可说,因为对于无什么也不能说。如果把它叫做心或别的什么名字,那就是立即给它一个定义,因而给它一种限制。像禅宗和道家说的,这就落入了言筌。马祖(788年卒)是慧能的再传弟子,僧问马祖:和尚为什么说即心即佛?曰:为止小儿啼。曰:啼止时将如何?曰:非心非佛。(《古尊宿语录》卷一)又,庞居士问马祖: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马祖云: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同上)一口吸尽西江水,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马祖以此暗示,所问的问题是不可回答的。事实上,他的问题也真正是不可回答的。因为不与万物为侣者,即超越万物者。如果真地超越万物,又怎么能问他是什么人呢?有一些禅师,用静默来表示无,即第一义。例如,慧忠国师(775年卒)与紫嶙供奉论议。既升座,供奉曰:请师立义,某甲破。师曰:立义竟。供奉曰:是什么义?曰:果然不见,非公境界。便下座。(《传灯录》卷五)慧忠立的义,是静默的义。他无言说,无表示,而立义,其所立正是第一义。关于第一义,或无,不可以有任何言说,所以表示第一义的最好方法是保持静默。从这个观点看来,一切佛经都与第一义没有任何真正的联系。所以,建立临济宗的义玄禅师(866年卒)说:你如欲得如法见解,但莫授人惑。向里向外,逢着便杀。逢佛杀佛,逢祖杀祖,......始得解脱。(《古尊宿语录》卷四)修行的方法第一义的知识是不知之知;所以修行的方法也是不修之修。据说马祖在成为怀让(744年卒)弟子之前,住在衡山(在今湖南省)上。独处一庵,惟习坐禅,凡有来访者都不顾。怀让一日将砖于庵前磨,马祖亦不顾。时既久,乃问曰:作什么?师云:磨作镜。马祖云:磨砖岂能成镜?师云: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能成佛?(《古尊宿语录》卷一)马祖闻言大悟,于是拜怀让为师。因此照禅宗所说,为了成佛,最好的修行方法,是不作任何修行,就是不修之修。有修之修,是有心的作为,就是有为。有为当然也能产生某种良好效果,但是不能长久。黄檗(希运)禅师(847年卒)说:设使恒沙劫数,行六度万行,得佛菩提,亦非究竟。何以故?为属因缘造作故。因缘若尽,还归无常。(《古尊宿语录》卷三)他还说:诸行尽归无常。势力皆有尽期。犹如箭射于空,力尽还坠。都归生死轮回。如斯修行,不解佛意,虚受辛苦,岂非大错?(同上)他还说:若未会无心,著相皆属魔业。......所以菩提等法,本不是有。如来所说,皆是化人。犹如黄叶为金钱,极止小儿啼。......但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同上)不造新业,并不是不作任何事,而是作事以无心。因此最好的修行方法就是以无心作事。这正是道家所说的无为和无心。这就是慧远的理论的意思,也可能就是道生的善不受报义。这种修行方法的目的,不在于作事以求好的结果,不管这些结果本身可能有多么好。无宁说它的目的,在于作事而不引起任何结果。一个人的行为不引起任何结果,那么在他以前积累的业消除净尽以后,他就能超脱生死轮回,达到涅槃。以无心作事,就是自然地作事,自然地生活。义玄说:道流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饭,困来即卧。愚人笑我,智乃知焉。(《古尊宿语录》卷四)有些人刻意成佛,却往往不能顺着这个自然过程,原因在于他们缺乏自信。义玄说:如今学者不得,病在甚处?病在不自信处。你若自信不及,便茫茫地徇一切境转,被它万境回换,不得自由。你若歇得念念驰求心,便与祖佛不别。你欲识得祖佛么?只你面前听法的是。(同上)所以修行的道路,就是要充分相信自己,其他一切放下,不必于日用平常行事外,别有用功,别有修行。这就是不用功的用功,也就是禅师们所说的不修之修。这里有一个问题:果真如以上所说,那么,用此法修行的人,与不作任何修行的人,还有什么不同呢?如果后者所作的,也完全是前者所作的,他就也应该达到涅槃,这样,就总会有一个时候,完全没有生死轮回了。对这个问题可以这样回答:虽然穿衣吃饭本身是日用平常事,却不见得做起来的都是完全无心,因而没有任何滞着。例如,有人爱漂亮的衣服,不爱难看的衣服,别人夸奖他的衣服他就感到高兴。这些都是由穿衣而生的滞着。禅师们所强调的,是修行不需要专门的行为,诸如宗教制度中的礼拜、祈祷。只应当于日常生活今无心而为,毫无滞着;也只有在日用寻常行事中才能有修行的结果。在开始的时候,需要努力,其目的是无须努力;需要有心,其目的是无心;正像为了忘记,先需要记住必须忘记。可是后来时候一到,就必须抛弃努力,达到无须努力;抛弃有心,达到无心;正像终于忘记了记住必须忘记。所以不修之修本身就是一种修,正如不知之知本身也是一种知。这样的知,不同于原来的无明;不修之修,也不同于原来的自然。因为原来的无明和自然,都是自然的产物;而不知之知,不修之修,都是精神的创造。顿悟修行,不论多么长久,本身只是一种准备工作。为了成佛这种修行必须达到高峰,就是顿悟,如在前一章描述的,好比飞跃。只有发生飞跃之后才能成佛。这样的飞跃,禅师们常常叫做见道。南泉禅师普愿(830年卒)告诉他的弟子说: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岂可强是非也。(《古尊宿语录》卷十三)达道就是与道同一。它如太虚廓然,也不是真空;它只是消除了一切差别的状态。这种状态,禅师们描写为智与理冥,境与神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古尊宿语录》卷三十二)。后两句最初见于《六祖坛经》,后来为禅师们广泛引用,意思是,只有经验到经验者与被经验者冥合不分的人,才真正知道它是什么。在这种状态,经验者已经抛弃了普通意义上的知识,因为这种知识假定有知者与被知者的区别。可是他又不是无知,因为他的状态不同于南泉所说的无记。这就是所谓的不知之知。一个人若到了顿悟的边缘,这就是禅师最能帮助他的时刻。一个人即将发生这种飞跃了,这时候,无论多么小的帮助,也是重大的帮助。这时候,禅师们惯于施展他们所谓棒喝的方法,帮助发生顿悟的一跃。禅宗文献记载许多这样的事情:某位禅师要他的弟子考虑某个问题,然后突然用棒子敲他几下,或向他大喝一声。如果棒喝的时机恰好,结果就是弟子发生顿悟。这些事情似乎可以这样解释:施展这样的物理和生理动作,震动了弟子,使他发生了准备已久的心理觉悟。禅师们用如桶底子脱的比喻,形容顿悟。桶底子脱了,则桶中所有之物,都顿时脱出。同样地,一个人顿悟了,就觉得以前所有的各种问题,也顿时解决。其解决并不是具体地解决,而是在悟中了解此等问题,本来都不是问题。所以悟后所得之道,为不疑之道。无得之得顿悟之所得,并不是得到什么东西。舒州禅师清远(1120年卒)说:如今明得了,向前明不得的,在什么处?所以道,向前迷的,便是即今悟的;即今悟的,便是向前迷的。(《古尊宿语录》卷三十二)在前一章我们已经知道,按僧肇和道生的说法,真实即现象。禅宗有一句常用的话;山是山,水是水。在你迷中,山是山,水是水。在你悟时,山还是山,水还是水。禅师们还有一句常说的话:骑驴觅驴。意思是指,于现象之外觅真实,于生死轮回之外觅涅槃。舒州说:只有二种病,一是骑驴觅驴,一是骑驴不肯下。你道骑却驴了,更觅驴,可杀,是大病。山僧向你道,不要觅。灵利人当下识得,除却觅驴病,狂心遂息。既识得驴了,骑了不肯下,此一病最难医。山僧向你道,不要骑。你便是驴,尽山河大地是个驴,你作么生骑?你若骑,管取病不去。若不骑,十方世界廓落地。此二病一时去,心下无一事,名为道人,复有什么事?(同上)若以为悟后有得,便是骑驴觅驴,骑驴不肯下。黄檗说:语默动静,一切声色,尽是佛事。何处觅佛?不可更头上安头,嘴上安嘴。(《古尊宿语录》卷三)只要悟了,则尽是佛事,无地无佛。据说有个禅僧走进佛寺,向佛像吐痰。他受到批评,他说:你指给我无佛的地方吧!(见《传灯录》卷二十七)所以在禅宗看来,圣人的生活,无异于平常人的生活;圣人作的事,也就是平常人作的事。他自迷而悟,从凡入圣。入圣之后,又必须从圣再入凡。禅师们把这叫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百尺竿头,象征着悟的成就的顶点。更进一步,意谓既悟之后,圣人还有别的事要作。可是他所要作的,仍然不过是日用平常的事。就像南泉说的:直向那边会了,却来这里行履。(《古尊宿语录》卷十二)虽然圣人继续生活在这里,然而他对那边的了解也不是白费。虽然他所作的事只是平常人所作的事,可是对于他却有不同的意义。如百丈禅师怀海(814年卒)所说:未悟未解时名贪嗔,悟了唤作佛慧。故云;不异旧时人,异旧时行履处。(《古尊宿语录》卷一)最后一句,看来一定有文字上的讹误。百丈想说的显然是:只异旧时人,不异旧时行履处。

13、问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14、举得起放得下的叫举重,举得起放不下的叫负重。可惜,大多数人的爱情,都是负重的。

15、破镜难复合,你做的已太多,想想自己,不要在为别人而活着。

16、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没有谁像他那样备受争议,也没有谁像他那样背负恶名,甚至被称为“罪恶的导师”。政治上的非道德主义言论和权术思想,让他声名狼藉,备受指责。然而著名哲学家罗素却给予了他这样的评价:文艺复兴虽然没有产生重要的理论哲学家,却在政治哲学中造就了卓越无比的一人——马基雅维里!

17、地球只有一个,生命只有一次,你看着办吧!

18、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终于到了冬天。兔子越来越少,猎人的收成也一天不如一天,而那些服务时间长的老猎狗们已经老得捉不到一只兔子,但仍然在无忧无虑地享受着他们自以为应得的大份食物。终于有一天,猎人再也无法忍受了,把他们扫地出门,因为猎人更需要身强力壮的猎狗。

19、哲学生活的经典语录

20、一颗珍珠是一粒沙子围绕着痛苦建筑起来的庙宇.

21、哲人之为哲人,就在于看到了整个人生的全景和限度,因而能够站在整体的高度与一切个别灾难拉开距离,达成和解。塞内加是说到做到的。他官场一度失意,被流放到荒凉的科西嘉,始终泰然自若。最后,暴君尼禄上台,命他自杀,同伴们一片哭声,他从容问道:"你们的哲学哪里去了?"

22、干不完的工作,停一停,放松心情;挣不够的钱财,看一看,身外之物;看不惯的世俗,静一静,顺其自然;生不完的闷气,说一说,心境宽广;接不完的应酬,辞一辞,有利健康;尽不完的孝心,走一走,回家看看;还不完的人情,掂一掂,量力而行;走不完的前程,缓一缓,漫步人生!

23、你已经走出我的视线;抬望眼,我已经离你太远;再回首,你我都已远走。时光飞逝,珍爱光阴,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24、我不难过。我真的不难过。才发现,有一句话,是真理。我们都没有错,只是,相遇的时间错了。是时间错了。

25、当我向你倾诉我的烦恼,那不是抱怨,那是我对你的信任……

26、作者:彭书淮来源:《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27、有些难以启齿的爱情,是否也在伤害里度过。

28、莱普沙克斯城是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米尼(公元前588―前525年)的故乡。阿那克西米尼曾随亚历山大大帝远征波斯,军队攻打莱普沙克斯城时,他急于想拯救他的故乡,使它免遭兵燹。一天,他为此进谒国王。可亚历山大早就知道了他的来意,未等他开口便说:“我对天发誓,决不同意你的请求。”“陛下,我请求您下令毁掉莱普沙克斯城!”哲学家大声回答说。亚历山大听后目瞪口呆,然圣命既出不可收回,于是莱普沙克斯终因哲学家的智慧而幸免于难。

29、没有出世的修养,便不能产生入世的功业。做事业的人要真想成功,千万要有出世的精神。——南怀瑾

30、【关于哲学与人生的句子】不要随便遇到一个人就对他掏心掏肺的,在你看来,他是朋友,在他看来,你是个口无遮拦的傻子。

31、【关于哲学与人生的句子】然而土地却什么都能孕育,你需要杂草还是稻谷?

32、美,在于组合,尽管它不是美的全部。

33、记得那时,我喜欢撑一蒿心事在湖光中独行,惹起幽幽碧波,浪翻了我心中的小船,那些细小的心事也随之倾泻入浩瀚的心海,让它慢慢沉底构筑起珊瑚般的美丽。

34、人生一辈子,有时想想,还真是除了生死,什么都是闲事。没有一样是你带来的,也没有一样是你能带走的,来这世上走一回,一切的拥有只不过是借来的。

35、[qq个性生日日志]一把刀生锈了,被放置在一角。又有谁能想到它曾经是多么的锋利,任何树木在它的面前都显得那么不堪一击,银白色的刀锋述说着曾经的辉煌。可令它未曾想到的是当它劈进树木,享受着飞溅的木片从两旁划过的同时,它的刀锋也一点一点地被磨蚀着,直到有一天他再也砍不动树木,它就被主人闲置在这湿暗的墙角。一天天的闲置和恶劣的环境加速了刀身的腐蚀,渐渐地,绣斑爬满了整个刀身,最后连它特有的金属光泽也消失了。如今的它就像一个病重的人,明知自己处在危境之中,却对此无奈为力,只能不安地等待着死亡的审判。[qq非主流个性日志]

36、人应该学会走自己的路,但更应该掌握手中的罗盘。

37、一个人快乐而充实的生活,需要信仰,这是一个抽象的道理;一个人快乐而充实的工作,也需要信仰,这也是一个抽象的道理。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全面提高工作生活质量,无论对组织还是对个人,意义重大。审视管理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卓越而成功的职业人拥有积极的职业信念,即职业信条,他们全身心接纳工作,他们拥有愉悦的工作情绪,他们拥有较高的幸福感。因此,我们尝试提倡职业信条。

38、要天下少他不得,一家却不必少他不得,然后可以无撼。——[清]郭嵩焘《郭嵩焘日记》

39、“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出自《韩非子·喻老》中的一句话,后来广为流传,并演变成为今天的一条哲理成语。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千里长堤虽然看似十分牢固,却会因为一个小小蚁穴而崩溃的道理。更是警示我们世人,事情的发展是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当存在微小的安全隐患时,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正确及时处理,就会留下无穷的后患。所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及时处理好不安全因素,避免事故或灾难的发生。

40、在现在这个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浮躁,焦虑的事情越来越多,把太多的事情压抑着,所以现在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也越来越多。或轻微,或严重。不妨静下心来看看弗洛伊德的著作吧,我相信对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好处的。

41、把热爱的事情做到极致,便成了价值。

42、我今天讲的题目,实际上不是心理学。我在这段时间内,根据我的工作以及我的研究,和我的感悟,我有一个话题想讲,叫“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因为现在社会生活当中,我觉得我们现在娱乐的,已经很丰富了,我们的国学也很丰富,但是我觉得我们的哲学,好像有点冷淡,那么它到底跟我们的世界、跟我们的人生、跟我们的生活是什么关系?所以我想今天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43、美景不长,浮生若梦,生活不是百分之百的美好,不如及时行乐。

44、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马克思《资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