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
2、中国民族民间舞有着广泛的类型和种类,下面列举一些较为典型的代表作品:
3、原为维吾尔族古代舞曲名。维吾尔族民间歌舞形式之一。流行于广大地区。形式自由,动作灵活。常在节日或劳动后即兴歌舞。
4、傣族舞的内容十分丰富,很多舞蹈动作会模仿动物,比如漫步森林、追逐嬉戏、摇动翅膀、爬上枝条、飞翔等等。跳出多姿多彩的舞蹈动作和雕塑化的舞姿造型。
5、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中国广大地区。历史悠久,汉代已有记载。一般由两人合演一头大狮,一人扮武士持彩球逗引。表演上分“文狮”、“武狮”两种。多用打击乐伴奏。后经加工提高,采用许多高难度动作,成为舞蹈与杂技结合的艺术舞蹈形式。
6、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7、朝鲜族民间舞蹈之一“农乐舞”俗称“农乐”,是一种融音乐、舞蹈、演唱为一体综合性的民族民间艺术。流传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朝鲜族聚居区。深受朝鲜族农民喜爱,通常在农事劳动和喜庆节日里表演。中国朝鲜族农乐舞,由吉林省文化厅申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8、越南是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54个民族在广大地区生息繁衍,都拥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舞蹈形式。
9、我国56个民族,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艺术和舞蹈。舞台表演,喜闻乐见的,最常用的舞蹈有傣族,彝族,壮族,藏族,维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回族,蒙族,鲜族,满族,汉族有胶州秧歌,东北秧歌,陕北秧歌,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这些常上舞台。
10、越南因与中国接壤,在文化艺术上也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1、朝鲜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表演形式自由。有的男舞者常在头顶系一细长纸条用力甩动,使纸条绕身体旋转,气氛热烈。
12、傣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云南傣族聚居地区。孔雀为傣族人民吉祥的象征。舞姿多模仿孔雀形象,动作优美。有的经过加工成为专业演员的表演舞蹈。
13、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中国西南等地区。多为欢快的载歌载舞形式。各地跳法不一。如云南花灯就以身体的崴动变化,形成其特殊风格。
14、维族舞具有一种高贵的气质,一种眼神,一种回眸,一种扭动的身体,充满激情。从上到下,肩部、腰部、手臂、肘部、膝部、脚部的动作,更能表现一个人的神态眼神。
15、越南民间舞蹈丰富多彩,种类繁多,既古老又年轻,在历史的发展中呈现出继承性、自娱性、群众性以及民族地域性。历史与文化等诸多原因,使越南民间舞蹈中仍有各种原始舞蹈遗存。例如,侏儒族祭稻米母的歌舞活动是自然崇拜万物有灵的残余。倮倮族人在葬礼时跳“倮倮舞”,表示对逝世先人的尊敬及思念,是祖先崇拜的遗存,并以此缅怀先人的业绩。越南民族众多,分布在越南各地,民间舞蹈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
16、中国古代的群众歌舞形式。多于节日集会时众人手拉手以脚踏地、边歌边舞。有的地方,一直流传至今。
17、又称“龙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中国广大地区。历史悠久,汉代已有记载。“龙”的造型形状各异,但分节均为单数。由一人持彩球引龙作舞。形式热烈欢腾。一般以锣鼓伴奏,舞时多放鞭炮助兴。
18、越南的宫廷舞蹈除了具有“舞以象功”的功能之外,还兼具宫廷祭祀的功能,较之于民间的祭祀舞蹈,宫廷祭祀舞蹈就显得更为规范,人数众多,场面宏大,等级制度森严,具有程式化的特点。
19、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多在节日集会时表演。原流行于中国陕北地区,以安塞等地腰鼓最为著名。舞者腰挂椭圆形小鼓,双手各持鼓槌边敲边舞。节奏强烈粗犷,动作奔放有力。后在许多地区流行。
20、扇子舞:源于北京、天津的古典舞蹈,表现了中国女性婀娜多姿、秀丽端庄的形象。
21、葫芦丝:一种传统的民间管乐器。
22、壮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广西地区。舞者为双数,手持扁担互相敲击,打出变化多端的节奏音响,边歌边舞。动作多表现农业劳动。
23、十六、雅舞
24、民间舞:如蒙古族的草原舞蹈、壮族的锦鸡舞、彝族的苗族等。
25、十八、祭祀舞蹈
26、四,藏族,三弦琴。
27、越南的宫廷舞蹈在体态上表现为上身直立、屈膝拔腰的姿态形象,节奏沉稳缓慢、动作圆润流畅,呈现出矫捷粗放和柔婉细腻并存的艺术风格
28、十二、芦笙舞
29、古代舞蹈是在民族民间舞蹈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质量整理,加工,创作,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
30、四、花鼓灯
31、十一、扁担舞
32、苗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西南、中南苗族居住地区。以边吹芦笙边舞蹈为特点。常带有表演性和竞赛性。
33、类别吧,有中国舞,街舞,古典舞,拉丁舞,民族舞,韩舞,爵士舞等等几大类。艺术风格特点,有柔美,有刚强,有硬朗。还有抒情啊等等很多。
34、中国民族特色舞蹈和乐器丰富多彩,其中民族舞蹈有京剧、汉剧、满族舞、藏族舞等;而民族乐器则有二胡、琵琶、古筝、笛子、锣鼓等。这些舞蹈和乐器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独特的音乐和艺术魅力,能够充分展现中国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同时,这些舞蹈和乐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丰富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35、宫廷舞蹈有的是创作产生于宫廷的,有的则是根源在民间,为了适应宫廷的需要,有所改编或加工。
36、彝族的苗族舞蹈:如“花灯舞”、“金三旗舞”等。
37、朝族(朝鲜族)
38、八、安代舞
39、中国民族特色舞蹈和乐器非常丰富,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舞蹈和乐器:
40、三,塔吉克族,鹰骨笛。
41、这只是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民族特色舞蹈和乐器,中国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和乐器。
42、越南的宫廷舞蹈吸收了中国雅乐的精华,也有“文舞”、“武舞”之分,其风格特征与中国古代的“文舞”、“武舞”大致相似。
43、六、龙舞
44、笛子:一种木制长笛。
45、十七、宫廷舞蹈
46、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及淮北地区。男角称“鼓架子”,动作粗犷大方、幽默风趣,多筋斗技巧;女角称“兰花”,动作洒脱泼辣,俏丽多姿,欢快热烈。多在节日集会时表演。许多已加工成为专业艺术团体保留的表演性舞蹈。
47、二、秧歌
48、三、腰鼓舞
49、秧歌(汉族)
50、指各国历代皇室显贵用于宫廷朝贺、宴享、或祭祀的舞蹈。多由民间舞蹈素材加工改编而成。一般表现形式华丽严谨、精致典雅、讲究技巧。
51、指祭祀天地神鬼或祖先仪式的舞蹈。源于原始宗教仪式,有以歌舞娱神之意。后渐成为娱神亦娱人的民间舞蹈形式。如中国古代的“巫舞”、“六舞”等。
52、彝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多在自称“阿细”和“撒尼”人的云南彝族聚居地区流行。为青年男女的一种社交舞蹈。男舞者一般弹大三弦或吹笛子与女舞者对舞。节奏欢快。节日时常在月光下或围着火把跳至深夜,故得名。
53、锣鼓:常见于中国传统的音乐和舞蹈演出中。
54、七、花灯
55、十四、农乐舞
56、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主要在中国北方地区流行,多在节日集会时表演。按地区和风格不同,又分陕北秧歌、东北秧歌、河北秧歌等。一般是舞蹈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彩绸、手帕、扇子等道具而舞。形式欢快热烈,生活气息浓烈。有的地方将民间的高跷、旱船、花鼓等歌舞形式也统称“秧歌”。
57、“文舞”婉曲柔美、温馨雅致、曼妙舒缓;“武舞”劲健矫捷、洒脱明朗、迅速有力。
58、藏族的一种以歌舞为主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形式。表演时男持铜铃,女持手鼓,边歌边舞,节奏强烈鲜明,动作粗犷热情,不时加入一些杂技技巧。有的把从事这一表演的艺人也称“热巴”。
59、藏族舞是一种淳朴、源自高原的风味。藏族人的服装具有特色,因此舞蹈也会搭配各式各样的服装,异样的旋律+精致的服装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60、十五、孔雀舞
61、Guzheng:古筝,中国古代的丝弦乐器。
62、五、狮子舞
63、舞蹈根据各个不同的艺术特点,大致可分两类。古典舞蹈,民间舞蹈,现在舞蹈,当代舞蹈和芭蕾舞。
64、蒙古族民间歌舞形式之一。舞者双手各持一巾,边歌边舞。动作热烈奔放,节奏感强。常用于节日集会的表演。
65、蓝色多瑙河:芭蕾舞与中国民族民间舞相结合的创新性作品,表现了青春、美丽和激情。
66、pipa:一种拨弦乐器,类似于西方的琵琶。
67、宫廷舞蹈多以礼仪性舞蹈为主,具有教化民心、歌功颂德的作用。
68、宫廷舞蹈出现于越南的封建社会时期,并得以兴盛、发展,越南的宫廷舞蹈也具备了“舞以象功”的功能,舞蹈有特定的形式、舞队有明确的人数、舞者分设等级,丝毫不可逾越。
69、古琴:古代七弦琴。
70、花鼓舞:中国东北地区流行的一种舞蹈,表现了人们劳动、生产、等场合的风情。
71、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的舞蹈。源于周代。后历代均有加工发展。
72、一、踏歌
73、九、热巴
74、它们既在宫廷演出,也在宫外贵族士大夫或民间其他场合演出。
75、少数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乐器,表演和舞蹈时以独特的乐器表现本民族的特色。
76、古典舞:例如京剧、花鼓戏中的舞蹈。
77、十三、阿细跳月
78、一,维吾尔族,热瓦普,手鼓。
79、二,蒙古族,马头琴,大胡琴。
80、十、赛乃姆
81、“踩鼓舞”是苗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同时也是祭祀舞蹈。伴奏的乐器为铜鼓和木鼓。舞者一般围成圈,内圈女性,中心置一大鼓,由一至二人手持鼓棒击鼓,舞者面向圈内,随鼓点节奏,缓慢变换不同的舞步,双手自然摆动,闻鼓而舞。
82、“板凳舞”是苗族纯自娱性酒后热情奔放的、寓体育运动于舞蹈的形式之一。由一人或数人持板凳相击为鼓点,众人围于外而舞。鼓点多采用4/4、3/4拍节奏,众人时而聚拢,时而散开,且舞蹈动作较大,显得粗犷、豪放、激扬,表现了苗族人民豪放、热情好客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