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2、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3、他的论点主要是通过一些教育的手段,让孩子明白应该怎么样去面对生活。
4、明:明确。
5、之:结构助词,的。
6、送东阳马生序是劝勉后生,诫子书是劝诫自己的儿子
7、致:达到。
8、《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9、俭:节俭。
10、以下是《诫子书》的重点字词解释和译文:
11、行:品行,操守。
12、夫:句首发语词,不用翻译。
13、明志:明确志向。
14、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1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滛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6、《诫子书》三国:诸葛亮
17、之是结构助词“的”意思,这句话是出自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诫子书》。他的意思就是君子的行为操守。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可以说是智慧的化身,他在训诫自己后代的时候使用的诫子书,也是一篇充满了智慧的家训,这篇文章虽然是比较短小的,只有短短的几百个字,但是它特别的精辟,文章里面阐述了君子的修身养性方面的一些道理,还有就是治学做人的一些相关的道理,所以读过之后会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甚至发人深省,可以说这篇文章是修身励志的一篇名篇,言简意赅,但是道理深刻。
18、他的论证方法主要是举例子,还有百。可以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正当的把孩子给教育好。他还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让孩子明白很多事情该做很多事情不该做。
19、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全文结构严谨,详略有致,用对比说理,在叙事中穿插细节描绘,读来生动感人。
20、养:培养。
21、“夫君子之行”中的“之”意思是指结构助词“的”。出处:三国·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白话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