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2、七、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
3、《诫子书》的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这个论据强调了宁静、节俭、学习、立志等品质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要放纵懈怠,以免蹉跎岁月,悔恨终身。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6、十、简约的力量: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
7、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8、二、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
9、《诫子书》中包含的十种道理:
10、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1、八、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
12、二、译文
13、一、原文
14、六、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
15、九、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6、《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17、《诫子书》表达中心的句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意思是说: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18、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全文大意:君子的品德,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节俭的作风来培养品德。没有淡泊名利的心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19、"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0、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21、四、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22、这段话的意思是:君子的行为,以宁静来修身,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淡泊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宁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宁静,才能必须学习,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飞驰,意志随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只能悲哀地守着贫寒的居所,那时再后悔又怎么来得及!
23、是第一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4、开篇点明主旨,作者接下来的论述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都是以“静”和“俭”为基础的。
2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6、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
27、范仲淹从小志存高远,为官之后清正廉洁,可作为论据证明诫子书中的俭以养德
28、五、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9、一、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
30、"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一封家书,旨在教导儿子如何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论据:
31、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