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范仲淹从小志存高远,为官之后清正廉洁,可作为论据证明诫子书中的俭以养德
4、这段话的意思是:君子的行为,以宁静来修身,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淡泊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宁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宁静,才能必须学习,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飞驰,意志随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只能悲哀地守着贫寒的居所,那时再后悔又怎么来得及!
5、一、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
6、《诫子书》中包含的十种道理:
7、八、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
8、《诫子书》表达中心的句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意思是说: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9、相同之处是出发点都是希望儿子能成才。
10、"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一封家书,旨在教导儿子如何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论据:
11、五、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2、每一个善于吃苦耐劳的人,知道“锄禾”的道理,而如果不善于俭朴节约,或者因为一时高兴而忘记了以前所遭受的痛苦,仍然会陷入不应有的错误境地。
13、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
1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5、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16、《诫子书》的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7、第二、要俭朴节约。
18、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全文大意:君子的品德,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节俭的作风来培养品德。没有淡泊名利的心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19、是第一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0、九、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1、六、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
22、开篇点明主旨,作者接下来的论述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都是以“静”和“俭”为基础的。
23、这个论据强调了宁静、节俭、学习、立志等品质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要放纵懈怠,以免蹉跎岁月,悔恨终身。
24、七、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
25、二、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
26、十、简约的力量: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
27、一,要经常性的静思反省。
28、这也是我们所提倡的要经常性地自我对照检查,要善于自己发现自己思想、灵魂深处的缺点、错误,彻底反省、检查自己,防止在不知不觉中放任自己的思想道德不足的错误,缺点泛滥。
29、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文义周密深刻。例: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