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经典句子 >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集合86句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集合86句

时间:2024-10-30 13:13:27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三十而立、不惑之年、随心所欲出自《论语十二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论语颜渊篇(十二章)》中。

3、三人行必有我师[sānrénxíngbìyǒuwǒshī]

4、尽善尽美出自《论语十二章》:“尽美矣,又尽善也。”

5、《论语》一书中有其字的经文很多。今举一例。

6、不亦君子乎——释义:是君子的风格

7、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8、众星拱月出自《论语十二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9、三思而行出自《论语十二章》:“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10、在这章经文中,孔子提出了取信于民的观点,即执政者要获取人民的信任,这是儒家思想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赢得了人民的信任,人民愿意把统治权力赋于你,统治才能长久,政权才能稳定,社会才能和谐。

11、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12、君子——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13、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4、一、通假字

15、朋——古:志同道合的人;今:彼此友好的人

16、可以为师矣——释义:就可以做老师了

17、二、出自本文的成语

18、巧言令色出自《论语十二章》:“巧言令色,鲜矣仁!”

19、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十二章》:“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0、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是指他在这个时候做事合于礼,言行都很得当。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1、择善而从[zéshànércóng]

22、可以——古:两个词。可以,凭借;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23、三十而立[sānshíérlì]

2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5、《论语十二章》中的古今异义词:

26、批复——古:普通人;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27、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十二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29、一息尚存出自《论语十二章》:“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30、吾日三省吾身——释义: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3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出自《论语十二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2、逝者如斯[shìzhěrúsī]

33、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34、学而不思则罔——释义: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

3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6、不亦君子乎—释义:是君子的风格君子—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37、饭疏食饮水——释义:每天吃点饭,喝点水

38、这章经文,孔子教给了我们了解他人、认识他人的科学方法。可用视、观、察三个字概括,经此三步,就可以对一个人有了较为客观的了解了。

39、匹夫不可夺志也——释义: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40、经文中其的含义是:他、或这个人的意思。

41、释义: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42、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3、说:同悦,喜悦、愉快

44、言而有信出自《论语十二章》:“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45、温习学过的东西,获得新的体会。《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释义: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也用以指吸取历史经验,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4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47、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可以看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观察他怎样去做的,还要看他做这件事时是怎样的心情。那么,这个人的内心怎能掩盖得了呢?这个人的内心怎能掩盖得了呢?

4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释义:我十五岁时,始有志于学

49、既往不咎出自《论语十二章》:“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50、疏——古:粗劣;今:疏通、疏散

51、一言以蔽之出自《论语十二章》:“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52、温故知新[wēngùzhīxīn]

53、见义勇为出自《论语十二章》:“见义不为,无勇也。”

5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55、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意思是说,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可供学习、效法的对象。语出《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释义: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拿他们的优点来自己学习,拿他们的缺点来自己改过。)”

56、通假字有:说通悦有通又,古今异义:君子:古义指道德有修养的人,现义;对别人的称呼,可以古义;可以凭借,现义:可以。朋,现义志同道合的人,现义朋友。匹夫,古义普通人,现义无学知,无智谋的人

5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58、罔——古: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今:蒙蔽,没有

59、有朋自远方来——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

60、三——古:多次;今:数词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61、意思是时间就像这奔腾的河水一样,不停地流逝。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出自《论语·子罕》。第二个意思为立誓践行圣人(如大禹、周文王姬昌)之道的人,不忘初心,锲而不舍,不舍昼夜,持之以恒做下去。“逝”,通假“誓”。

62、原文(节选):

6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6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5、《论语为政篇》中。

66、2、可以为师矣—释义:就可以做老师了师—古:可以、凭借今:可能、许可...

67、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6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69、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曾参勤奋好学,深得孔子的喜爱,同学问他为什么进步那么快。曾参说:“我每天都要多次问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先生教的学是否学好?如果发现做得不妥就立即改正。”

70、思而不学则殆——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71、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七则见于《雍也》篇,第八,九则见于《述而》篇,第十,十一则见于《子罕》,第十二则见于《子张》,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72、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73、《论语十二章中》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74、朽木不可雕出自《论语十二章》:“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75、子贡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民众信任朝庭。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些,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在剩下的两项中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的,如果没有民众的信任,那么国家就站立不住了。

76、不亦说乎——释义:这是愉快的事

7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78、温故知新出自《论语十二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1、《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释义: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拿他们的优点来自己学习,拿他们的缺点来自己改过。)”。后来用“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8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83、师——古:可以、凭借;今:可能、许可

84、殆——古:疑惑;今:危险

85、三省吾身[sānxǐngwúshēn]

86、愚不可及出自《论语十二章》:“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