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励志句子 > 世说新语有哲理的文言文有哪些-通用63句

世说新语有哲理的文言文有哪些-通用63句

时间:2024-09-25 12:59:49

1、解读:为人处事都讲究一个度,予人空间,对你我都好。不要过多地干涉别人,这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建立互信的基本原则之一,两个人如果连互信都没有,何谈交情?

2、解读:愤怒是所有情绪,或者说处事方式中最愚昧、最粗鲁的一种,它常常会很大限度地暴露一个人的阴暗面,让众人避而远之。不要和愤怒的人动气,王夷甫的处理方式很值得借鉴和学习,与其和愤怒的人较真,倒不如以一种幽默自嘲的方式解决。用智慧的方式战胜他们,同时让他们无从还击,无力还击。

3、原文: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4、译文:谢安(即谢公)和人下棋,过了一会儿,谢玄从淮上派来的信使到了,谢安看完书信,默然无语,慢慢地转向棋局,继续下棋。客人追问淮上的战事如何,谢安回答说:“我手下的兵卒,已经大败贼军”。说话间,神色举止,和往常没什么两样。

5、译文:王戎作侍中的时候,南郡太守刘肇送给他十丈筒中笺布(一种质地细密、价格昂贵的上等布料),王戎虽然没有接受,但还是给他写了一封诚恳的感谢信。

6、《世说新语》成书于南朝刘宋年间,作者是当时的临川王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近三百年间,上流社会王公名士的嘉言懿行、奇闻轶事,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传世名著,许多大师级的人物都对这本书推崇备至。鲁迅先生在《中国的历史的变迁》中称《世说新语》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冯友兰先生也把《世说新语》当作“中国人的风流宝鉴”,而大翻译家傅雷先生对此书更是爱不释手,他在写给傅聪的信里说:“你现在手头没有散文的书(指古文),《世说新语》大可一读。日本人几百年来都把它当做枕中秘宝。我常常缅怀

7、德行之荀巨伯,重情重义:可以为了朋友不够危险冒死陪伴,匈奴为自己的不义之行羞愧。

8、【译文】陈元方的儿子陈长文,有杰出的才能,他和陈季方的儿子陈孝先各自夸耀自己父亲的功德,彼此争执不下,就去请教祖父陈寔。陈寔说道:“元方和季方的功德相当,难分伯仲啊!

9、译文:戴逵(即戴公)从会稽赶往京都,谢安前往探望他,谢安本来看不起戴逵,因此只和他讨论琴棋书画之类的东西,戴逵竟然丝毫没有为难的神色,谈论琴艺书法,见解精妙,谢安一下子就知道了戴逵的气量。

10、原文: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尝算浑天不合,诸弟子莫能解。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之叹,恐玄擅名而心忌焉;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屐。

11、原文:王戎为待中,南郡太守刘肇遗筒中笺布五端,戎虽不受,厚报其书。

12、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13、陈仲举刚上任,还没到官署走流程,就急着去拜访有才之士。

14、译文:王夷甫(王衍)曾嘱咐一位族人办事,但对方过了很久也没有办。一次,王夷甫在一个宴会上碰到了那个人,于是就对他说:“之前我嘱咐你办的那件事,你怎么到现在还没办呢?”族人听完非常生气,举起手中的食盆摔在王夷甫脸上,王夷甫一句话也没有说,洗完脸,拉着王导的胳膊,和他一起乘车离去。在车上,王夷甫照了照镜子,说:“你看我的眼光,简直高过牛背”。(注:牛背是通常牛被鞭打的地方,王夷甫的话是指自己不计较挨打受辱之类的小事。)

15、德行第一之一,仲举礼贤:为官先要尊贤重士,不能为了一时的名和利。

16、原文:刘庆孙在太傅府,于时人士多为所构,唯庾子嵩纵心事外,无迹可间。后以其性俭家富,说太傅令换千万,翼其有吝,于此可乘。太傅于众坐中问庾,庾时颓然已醉,帻堕几上,以头就穿取。徐答云:“下官家故可有两娑干万,随公所取。”于是乃服。后有人向庾道此,庾曰:“可谓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

17、原文:戴公从东出,谢太傅往看之。谢本轻戴,见,但与论琴书,戴既无吝色,而谈琴书愈妙。谢悠然知其量。

18、解读:“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我们常常以此来形容一个人处变不惊、沉稳冷静的样子,但如夏侯玄一般,衣服被闪电劈焦了还镇定自若的人,确属罕见。在突发状况面前未仓皇失措,不失为一种气量宽宏的表现,算得上是一种雅量。

19、说明的道理:故事主要形容对人才离开远去的扼腕惋惜。告诉人们要爱惜人才,不要因为别人比自己优秀而产生忌恨。

20、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1、原文:王劭、王荟共诣宣武,正值收庾希家。荟不自安,逡巡中欲去;劭坚坐不动,待收信还,得不定,乃出。论者以劭为优。

22、解读:王劭优于王荟,不只体现在对事对物的坦然和镇定上,也体现在敢于担当上。王荟害怕抄收牵扯到自己,所以急于躲避,这是一种本能的保护反应。但如果一个人的为人处事只停留在服从本能的层面,他就和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有自己的坚守和克制力,他清楚自己什么时候需要坚持,什么时候需要站出来,而不是一味地躲避和逃跑。

23、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世说新语·假谲》)

24、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5、人们习惯了评比权势、财富、功绩、名誉,借此评出一个人的优劣高低。这些东西属于有形的可掂量的,确实是可以比。但道德是无形的,且包含十分复杂的东西,又怎能比出谁高谁低呢?道德品行具体到某一个人身上,受制于内在的成分多,显露于外在的成分少。有许多看不见的因素,比如个人的性格倾向、主观能动性、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等,综合影响着人的道德品行。对于这些内在的抽象因素,是没有固定统一的标准予以评判的。陈太丘正是深明这一道理,才发出了“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的感叹。

26、译文:王导的主簿想要检查幕僚的办公情况,王导对主簿说:“如果我想和你交往,没必要知道你桌子上都有什么文书。”

27、解读:淮上之战,指的就是淝水之战,结果很多人都知道,东晋以区区八万兵力,大败八十万前秦军,书写了一段以少胜多的战争佳话,面对如此令人振奋的消息,谢安却从容淡定,继续若无其事地与人下棋,这种器量和气度,一般人还真是难以做到。

28、出自——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世说新语》。译文:郑玄在马融门下求学,三年都没有见到马融,只是由马融的高足传授而已。马融曾用浑天仪测算天置,计算得不准确,弟子们也弄不清楚。有人说郑玄可以解决这个难题,马融就找来郑玄,让他测算,郑玄一推算就得出了结果,大家都惊叹佩服。

29、融果转式逐之,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遂罢追,玄竟以得免。

30、解读:自己无疑是最清楚自己的人,别人对你的评价和看法,至多只能作为一种参考,但不得不说,很多人会因为别人的评价,而动摇对自己的想法,这种人很难取得成就,因为他们终其一生都不曾发现自己;如果能正视自己的能力,坦然面对别人的品头论足,那你就是一个有气量的人,一个经得住考验的人。

31、一览无余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解释】:览:看;余:剩余。意指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视野广阔,没有阻碍,把事物或景象都看在眼里,没有遗漏。也指事物简单,看得十分清楚,或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环境视野空旷,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也作“一览无遗”。2、千岩万壑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后用以形容峰峦与山谷极多。3、才疏志大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后以“才疏志大”谓志向大而才能小。4、略见一斑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略见一斑。'”5、新亭对泣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过江:晋愍帝建性四年(公元316年)刘曜攻陷长安,晋愍帝被俘。第二年,元帝继位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王朝。

32、解读: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谢安的“量”,可以镇住一船人的躁动,使他们不至因慌乱而引发不必要的危险,从这一点上讲,他是可以镇住风浪的。朝野的风云变幻一点也不逊于巨浪酣风,尽管虚实之间有所区别,但谢安的镇定自若却是客观而真实存在的,这一点不变,足以应对万千的变化。

33、吴郡人陈遗,在家里非常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遗在郡里掌管文书机要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藏起来,回家的时候就赠送给母亲。后来正值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这时陈主簿已经聚集收敛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于是就带着(锅巴)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大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吃的,多数人饿死了,陈主薄靠锅巴活了下来。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对他纯挚的孝心的报答。

34、原文: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35、曹操带兵走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士兵们渴得很,曹操骗他们说:“前面有很大的一片梅树林,梅子很多,又甜又酸。”士兵听了,都流出口水来,不再嚷渴(见于《世说新语·假谲》)。后用来比喻用空想或假象安慰自己。

36、原文:王丞相主簿欲检校帐下,公语主簿:“欲与主簿周旋,无为知人几案闲事。”

37、原文:夏侯泰初与广陵陈本善。本与玄在本母前宴饮,本弟骞行还,径入,至堂户。泰初因起曰:“可得同,不可得而杂。”

38、译文:郑玄在马融门下求学,三年都没有见到马融,只是由马融的高足传授而已。马融曾用浑天仪测算天置,计算得不准确,弟子们也弄不清楚。有人说郑玄可以解决这个难题,马融就找来郑玄,让他测算,郑玄一推算就得出了结果,大家都惊叹佩服。

39、解读:拒绝对方不见得就要让两人的关系剑拔弩张,你完全能够以一个宽厚包容的姿态对别人说“不”,这就是交往的艺术。生活中的利诱很多,但你要清楚哪些是你该坚守的东西,否则很可能会为一时的所得付出高昂的代价。王戎拒绝了刘肇的笺布,到刘肇日后东窗事发时,他也因此免去了一场牢狱之灾。

40、解读:用卑劣的想法去揣度正人君子,刘庆孙的做法实在可笑。而我们也不得不说,在一个构陷无所不用其极的时代,千万不要予人把柄。最好的方式,就是无愧于心,堂堂正正做人,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歪就是这个道理。

41、【原文】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42、原文:许侍中、顾司空惧作丞相从事,尔时已被遇,游宴集聚,略无不同。尝夜丞相许戏,二人欢极,丞相便命使入己帐眠。顾至晓回转,不得快孰。许上床便哈台大鼾。丞相顾诸客曰:“此中亦难眠处。”

43、译文:王劭和王荟一起去拜访恒温,正赶上桓温抄收庾希家。王荟坐立不安,徘徊想要离去;王劭却安然不动,等到抄收的使者回来,知道没有定论,才起身离开。当时的评论认为王劭优于王荟。

44、《陈仲举言为士则》告诉我们为人行事的典范,真正能够达到这个标准、原则的就是君子。陈仲举的言语是读书人的准则,行为是当时的典范。他登车赴任,就有整治社会弊端、匡正天下的志向。

45、望梅止渴

46、原文: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

47、译文:夏侯玄曾经靠在一根柱子上写信,当时正下着大雨,一个闪电突然劈到柱子上,夏侯玄的衣服都被烧焦了,但他神色不变.继续倚着柱子写信,一旁的宾客和随从,全都吓得站不稳脚,跌倒在地。

48、解读:从故事看来,顾和还是比不上许璪,顾和依旧有所惦记,因为他有所求,他生怕自己的一些举动会让自己失去一些东西,但他并不知道,他为此付出的东西多于他想要的一切。而许璪呢,了无所求,活得痛快潇洒。有时候,一个人什么都放得开,反而也就什么都拥有了。

49、译文:刘庆孙在太傅府上任职,当时很多士大夫都被他构陷,唯独庾子嵩(庾敳)超然世外,因此没有把柄可供刘庆孙利用。后来因为他生性节俭而家中富裕,于是有人劝说太傅,让他向庾子嵩借一千万钱,希望庾子嵩能够因为吝惜钱财而拒绝他们,这样就可以乘机构陷。太傅于是趁众人在座时,向庾子嵩借钱。庾子嵩当时已经喝醉,浑身无力,头巾掉在桌子上。庾子嵩一边将头靠近头巾,一边缓缓地回答说:“我家里确实有两三千万,随便你拿。”刘庆孙听完,心服口服。后来有人跟庾子嵩提起这件事,庾顫说:“这可以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50、原文:王夷甫尝属族人事,经时未行。遇于一处饮燕,因语之曰:“近属尊事,那得不行?”族人大怒,便举樏掷其面,夷甫都无言,盥洗毕,牵王丞相臂,与共载去。在车中照镜,语丞相曰:“汝看我眼光,乃出牛背上。”

51、可见其求贤若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让国家更好。

52、孔融四岁时,与众兄弟一同吃梨,总是挑个小的梨,父亲问他原因,孔融说:“我年纪最小,应当拿小的梨。”宗族亲戚们认为他是个奇才。

53、生活中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百以孝为先。陈因为孝顺,得到老天照顾,报应他的孝顺,让他死里逃生,说明我们每个人都要孝敬自己的父母,毕竟父母养了我们多年,不可恩将仇报,只要不做坏事,终将会得到老天的照顾,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54、世说新语里的成语故事

55、马融果然在转动栻盘占卜他的行踪,他对左右的人说:“郑玄现在土下水上,而且脚踩木头,这是必死无疑的前兆。”于是就不再追了,郑玄最终得以脱身。

56、孔融让梨

57、后来郑玄学成离去,马融发出了“礼乐都随着郑玄东去了”的慨叹。马融担忧郑玄名声超过自己,心里很嫉妒;郑玄也疑心他们会追杀,就坐在桥下,脚上穿着木屐踏在水面。

58、德行第一之九,舍生取义:从中揭示了一个道理:做人应该讲情意,舍生取义的义举不仅救了他人性命,更是拯救了一座城,乃至一个国家!坚守信义、大义凛然、对友忠诚、舍生取义、重情义、把情意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这样的人是我们去尊敬的,也是我们要好好学习的。

59、出自——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世说新语》。

60、译文:谢安隐居在东山的时候,和孙绰(即孙兴公)等人乘船出海游玩,突然,风起浪涌,孙绰、王羲之等人全都神色慌张,高喊着回去。谢安兴致正浓,吟啸不语。船夫见谢安神情愉悦安闲,继续向海中划去。不久之后,风浪变大,众人全都坐不住了,不停地喧哗。谢安这才徐徐地说:“这样的话,我们难道要回去吗?”众人立即回应点头,船夫随即掉头回去,根据这件事审视谢安的气量,足以镇守朝廷内外。

61、译文:许璪(即许侍中)和顾和(即顾司空)都是王导府上的从事,当时已经很受器重和赏识,受到王导相同的礼遇。两人曾经在夜里前往丞相府参加宴会作乐嬉戏,欢畅之极。夜深了,丞相让两人到自己的帐中睡觉过夜。顾和辗转难眠,直到清晨也没有睡着,许璪却一上床就睡着了,而且鼾声大作。丞相对诸位宾客说:“看来这里不容易睡觉啊。“

62、陈太丘与友期

63、奈何生不逢时,若他生在盛世,可能更有一番作为,但不幸的是出生在了即将混乱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