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唯美句子 > 三国演义段落摘抄并概括,写出人物性格以及感悟82句

三国演义段落摘抄并概括,写出人物性格以及感悟82句

时间:2024-08-27 12:21:06

1、这是诸葛亮在江东舌战群儒时,驳斥谋士严峻的话,是说严峻这些书生只会纸上谈兵,根本不能管理国家大事。这句话说出一个道理:有的封建文人认为自己读了几本圣贤之书就大有学问,不管干什么总要引经据典,理论上常讲得一套一套的,遇到实际问题根本无法解决。因此,人们把那些只知道夸夸其谈,却没有实际本领的人称为“慵儒”。治理国家非同寻常,按索骥是万万不行的。建邦立业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非凡的创造力,那些“寻章摘句”之说,哪里能解决这些重大的问题呢?圣明的诸葛亮道出了做事应注重探索而不能轻信教条的道理。

2、关羽原文,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如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3、“其人颈长如杵,面如铁塔,鼻直口阔,眼深目明,身长八尺,膀大腰圆,面如重枣,雄风异人。”

4、魏国灭掉蜀国后把蜀主刘禅安置在魏都洛阳,封为“安乐公”。一次,大将司马昭赐宴与刘禅,席间故意安排蜀地歌舞。刘禅身边的人尽皆悲伤,以为耻辱。惟独刘禅面带喜色。司马昭见此情景,就故意问他:“颇思蜀否?”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他的行为连司马昭都感叹道:人只顾享乐,却如此无情的,没有比刘禅更严重的了。“乐不思蜀”此后成为成语,用来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常用来讥讽那些忘本的人。

5、关羽: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如涂脂,相貌堂堂,手提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胯下千里赤兔胭脂兽,真乃世之虎将。

6、吕布出阵,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坐下嘶风赤兔马,弓箭随身,手持画戟。果然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7、这句话描写的是刘备的外貌,将他高雅清秀、温文尔雅的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由得对他产生钦佩和敬意。

8、诸葛亮一直居住在卧龙冈。这是诸葛亮居住的草堂门口的对联。刘备初到草堂,首先见到的就是这副对联。诸葛亮在他的《诫子书》中也有类似两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所指的淡泊,是一种清心寡欲的境界,他讲的宁静,也是一种远离世俗、不求功名、修身养生的处世方法。全句的大意是:以恬静寡欲不追逐名利表明自己的志向,清净无为表达自己的理想。秦汉年间,由于世道浊乱,许多哲人学士远离尘世,过这种隐居生活,以示对时世的鄙弃。

9、比喻句:1.那里的山岗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10、这句话描写的是曹操的外貌,生动地描述了他高大威猛的身材、苍老的容颜、狠毒的眼神和威严的气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1、拟人句:1.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12、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13、赵云,事件:赵子龙单骑救主,赵云截江夺阿斗,赵子龙计取桂阳;

14、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第一回)

15、入眼的关羽自是一副威武忠诚之面目,先教人好感滋生三分。

16、自古骄兵多致败,从来轻敌少成功。

17、这句话描写的是关羽的外貌,将他英俊潇洒、气度非凡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他的威仪,并为其壮美的形象所折服。

18、意思是说,对善于用计谋但缺乏果断的人,是不用担心的。作为掌管国家大事的权臣来说,不仅要工于心计、善于计谋,还要果断行事,如果遇事犹豫,不能决断,一旦丧失良机,那就后患无穷。董卓想废掉刘辩而立刘协为帝,对此专权唯袁绍敢站出来说话,他一气之下弃官而去。董卓问周毖、伍琼:“袁绍此去若何?”伍琼答曰:“袁绍好谋无断,不足为虑;诚不若加之一郡,以收民心。”董卓觉得有理,提拔袁绍为渤海太守。这句话警示后人要有勇有谋,当机立断。

19、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第三十回)

20、刘备,事件:刘备接任徐州牧,白帝城先主托孤,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

21、分析:张飞为人勇猛,傲下而不辱上,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万人敌,曾率二十骑兵于长坂坡吓退曹军。但是张飞脾气暴躁,对士兵非常严厉,常酒后鞭挞士卒。早年与刘备关羽桃园三结义,行三。性如烈火,嫉恶如仇。

22、骄兵,是指缺乏“知己知彼”的军事常识,故骄兵必败。军队一旦滋生骄傲情绪,就会轻敌,对敌我双方判断不明,高估自己,低估对方,这实质上是判断上的错误,更是一种麻痹思想,势必引起心理准备不足,降低了应变能力和防范能力,因而会导致失败。

23、分析: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笔下的曹操却是奸诈多疑的人物典型。

24、意思是说:大丈夫在世,如果不能建功立业,不就如同没有思想的草木一样没有意义吗?这是著名的“苦肉计”中的一段话。黄盖与周瑜定下苦肉计,可苦与没有向曹操密献假投降书的人。黄盖推荐阚泽,阚泽欣然应诺,并说:“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不几与草木同腐乎?公既捐躯报国,泽又何惜微!”阚泽的话说明了一个男子建立功业的抱负和雄心壮志,并不惜生命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

25、这是曹操让儿子曹彰率兵讨伐叛军,临行时对儿子说的话。告诫儿子:在家是父子关系,在朝为君臣关系,今天我如此训诫你,你我就不可以父子亲情处理事端,一切当以律法为标准,必须注意自律;遵循规章法制。话语中流露出对儿子的关心和爱护,表达了对儿子严格要求以承父业的深切愿望。威武中的柔情跃然纸上。

26、即使有上百只鹰、隼之类的鸟,也不如有一只鱼鹰。这是形容人才的难得。这是孔融夸奖祢衡的话:“絷鸟累百,不如一鹗;使祢衡立朝,必有可观。”表现出孔融虚心的人格魅力。

27、隳,毁坏。这是关羽劝慰兵败后的刘备的话。此话道理深刻,因为在战斗中,胜负并不能决定事业的成败,一时的不顺也不代表永久的跌倒,关键是不能因之而丧失创立大业的志气。如果由手暂时失败而丧失了信心,那么就会导致希望的破灭。

28、分析: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

29、这句话描写的是张飞的外貌,通过简短而精练的语言,准确地勾勒出他的猛勇坚毅,给人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

3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第九十七回)

31、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第五十三回)

32、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姓曹,名操,字孟德。

33、生得其名,死得其所。(三十七回)

34、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第六十回)

35、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36、三军易得,一将难求。(第七十回)

37、自古骄兵多致败,从来轻敌少成功。(第六十九回)

38、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陨,名可垂于竹帛也。(第七十六回)

39、分析: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侮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冠、绝、无敌等第一的词样众多,赞美云长的诗句最多,可谓是罗贯中笔下的三国第一将。

40、分析: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

41、胜负兵家之常,何可自隳其志。(第三十一回)

42、关羽退到麦城,处境十分危险。孙权派诸葛瑾前来劝降。关羽听罢严肃地说:“铖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陨,名可垂于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请出城,吾欲与孙权决一死战!”关羽的话表现了他大义凛然,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关羽最终被东吴所擒并杀害,他的死堪称英雄壮举。

43、“其人眼目炯炯,声若巨钟,面如美玉,身材威武,器宇不凡。”

44、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不几与草木同腐乎?(第四十七回)

45、三国演义好句及解析:

46、意思是,放下架子礼貌待人,吸引、招来德才兼备的人才。此话很有道理,人才的争夺是政治势力中最重要的斗争,谁有凝聚力,能够吸引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在扩充自己的实力、不断发展事业的同时,还要任人唯贤,善于把那些德才兼备的人召集到集团中来,并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才干。同时在选用人才的问题上,实际上也是两方面的问题,即你在选择别人时,别人也在选择你。尊重自己的部下,才会有更多的人才到你的身边努力地为你做事。

47、鞠躬:弯着身子。这里是谨慎勤勉的意思。瘁:劳累。这是诸葛亮《后出师表》中的话。意思是:我会不遗余力地贡献出我的全部精力,不辞劳苦,到死为止。诸葛亮的一生为主尽忠,兢兢业业。他不仅是上天的宠儿,更是智慧的化身,以至到现在人们仍然在咏诵着这句传世佳话,用这句名言作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

48、意思是说,药虽苦口,但它有利于治病,直言劝告听着不顺耳,但它有利于为人处世。从事王累写了书面谏章,劝刘璋不要见刘备,以免被其所害。他说:“窃闻‘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昔楚怀王不听屈原之眼,会盟于武关,为秦所困。今主公轻离大郡,欲迎刘备于涪城,恐有去路而无回路矣。”

49、刘备: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50、这是孔融推荐祢衡去说服刘表时的话。意思为,见到善举就感到意外惊喜,对于恶入恶事,就像有深仇大恨一样憎恶。孔融这句话是指那些疾恶扬善,是非、爱憎分明的人。曹操准备派一人去招降刘表,荀攸推荐孔融担当此任,孔融却认为祢衡的才智高于自己,于是上表极力推荐他。在此孔融褒扬了祢衡的正直品格。

51、张飞:燕颔虎须,豹头环眼,声若巨雷,势如烈马,手提丈八点蛇矛,好不威风。

52、诸葛亮: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53、“此人垂发双肩,面如冠玉,眼若流星,额广鼻直,唇厚颌方,器宇轩昂,镇定自若。”

54、关羽,事件;关云长刮骨疗毒,玉灵泉关公显圣,汉寿侯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关云长败走麦城;

55、好谋无断,不足为虑。(第四回)

56、招贤纳士,屈己待人。(第八回)

57、分析:《三国演义》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58、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第四十三回)

59、顺:顺从。逆:违背。顺从我的意志,就可以活下来;与我的意志相悖,就只有死路一条。这句话生动地勾画出一个蛮横霸道专制的独裁者的形象。后人将这句话变革了一下,成为“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60、通过对吕布头盔,战袍,盔甲,腰带,以及坐骑,武器的描写,证明了吕布作为三国第一猛将,果然不是浪得虚名啊!

61、周瑜:姿志风流,仪容秀丽,佳配小乔,虎背熊腰。

62、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63、张飞,事件:当阳吓死夏侯杰,义释严颜,怒抽邮督;

64、意思说,活的时候,得到了该得到的美名,死也有价值。这句话是作者引用后人之语。是在《徐母赞》里高度评价徐庶母亲的赞美辞。徐母虽是一介女流,生活清苦,但教子有方,以天下大义为重,她的精神为天下人传诵。

65、“其人身长八尺,须眉皆白,面如重枣,三額并阔,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66、三国演义描写人物的句子有:

67、三国演义中吕布的外貌描写摘抄如下:

68、这是一句英雄扼腕的呐喊。孙权在赤壁之战大胜后,又去攻打合肥,被张辽大败。于是太史慈与部下戈定商量了一个主意,戈定趁乱混入曹军中,与张辽手下人一起趁黑刺杀张辽,成功后举火为暗号,再由太史慈攻入合肥城中。张辽抓到戈定后并未杀掉,遂将计就计,骗太史慈入城。太史慈见火起,以为内变成功,便杀入城中,却中了数箭。被陆逊等人救回后,不久便死。临终前他遗憾地大叫:“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指的是一个男子汉出生在乱世,应该建功立业,怎能就这样死了呢?壮志未酬身先死是多么遗憾呀!一位英雄的慷慨悲歌,读来令人深感沉重。

69、意思是说,天下大事总的发展趋势是,分裂长久了就要走向统一,统一久了自然就要分裂。罗贯中用这句话拓展出《三国演义》这部长篇章回巨著。这是他对中国历史的一种总结,同时也反映出他的历史观。他认为天下的事物包括国家在内都会由分裂走向统一,然后再由统一走向分裂。他虽然承认历史是在运动的形态之中,可是他只将历史的发展看作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分合及政权的更替,这似乎不合乎历史发展规律,只是以一些历史的表面现象来评价、归纳历史进程。当然,他的这种局限,毫不影响他在人们心中的思想光芒。

70、此间乐,不思蜀也。(第一百十九回)

71、这里的“三军”,指众多的士兵。这句话是说,得到一个将军是很难的,而得到众多的士兵却是容易的事,所以不可随便杀掉一个将军。这是一种珍惜人才的可贵思想。

72、意思是说战争的胜负不因兵力的多寡而决定。缺少谋略,一意孤行,即使“兵强”,也会转强为弱;相反,远谋深算,能够充分把握机会,分化瓦解对方,也可以变“势弱”为“丘强”,最终取胜。此话是对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的一个总结性警句,虽短短一语,但揭示了一种军事思想,即军事谋略在战争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73、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第三十七回)

74、意思是:做事只一时痛快,不顾后果,不为纪律所约束,是不能担负重任的。因为如果造成祸患无法补救,就是后悔也来不及了。这句话告诫人们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一失足成千古恨,

75、举杯畅饮情何放,拔剑捐生悔已迟。(第十四回)

76、絷鸟累百,不如一鹗。(第二十三回)

77、“此人乃真君子也,相貌堂堂,面如美玉,容若晨星。”

78、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

79、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法不徇情,尔宜深戒。(第七十二回)

80、见善若惊,疾恶若仇。(第二十三回)

81、顺我者生,逆我者死。(第三回)

82、这句话描写的是张辽的外貌,通过丰富的比喻和形容词,生动地描绘了他的高大威猛、凶悍可畏的形象,让人感受到他的强大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