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唯美句子 > 适合写书法的古文-推荐26句

适合写书法的古文-推荐26句

时间:2024-09-07 12:29:18

1、王源达先生,江苏人,余师长也。余与先生之交,始于平淡生活,行于先生之艺术感染,则升华于艺术追求焉。

2、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3、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4、陋室铭2.马说3.师说4.爱莲说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鱼我所欲也8.劝学《荀子》

5、诗苑书林觅古情,山上踏歌声。兰亭虽远终须到,莫向行人问路程。

6、世人但学兰庭面,欲换风骨无金丹。

7、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

8、余爱饮酒,先生却不胜酒力,然余每与对饮,先生皆豪饮不吝一醉。先生既醉,喜抚琴放歌,然后高谈阔论,疏狂而不失天真,其于人生及艺术之真知灼见耀然席间,故余频得先生墨宝之际,更每每得先生之教也。今得览先生新书手稿,又遍览旧收,几多感慨,自然有所发焉。

9、《诫外甥书》,这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写给他的外甥庞涣的一封家书。诸葛亮在这封信中,教导他该如何立志、修身、成材。原文: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10、《戒子孙》[宋]邵雍  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不教而善,非圣而何?教而后善,非贤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是知善也者,吉之谓也;不善也者,凶之谓也。  吉也者,目不观非礼之色,耳不听非礼之声,口不道非礼之言,足不践非理之地,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亲贤如就芝兰,避恶如畏蛇蝎。或曰不谓之吉人,则吾不信也。凶也者,语言诡谲,动止阴险,好利饰非,贪�衾只觯�疾良善如雠隙,犯刑宪如饮食,小则殒身灭性,大则覆宗绝嗣。或曰不谓之凶人,则吾不信也。  传有之曰: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汝等欲为吉人乎?欲为凶人乎?  《予学》东汉 许劭  得失卷一  大失莫逾亡也,身存则无失焉。大得莫及生也,害命则无得焉。得失之患,启于不舍。不予之心,兴于愚念。  人皆有也,先予后取,顺人之愿,智者之智耳。强者不予,得而复失。弱者不予,失之难测。予非失,乃存也。得勿喜,失或幸,功不论此也。夺招怨,予生敬,名成于此矣。  顺逆卷二  患死者痴,患生者智。安顺者庸,安逆者泰。多予不亡,少施必殃。惠人惠己,天不佑凶也。顺由予生,逆自虐起。君子不责小过,哀人失德焉。小人不纳大言,恨己无势焉。君子逆而不危,小人顺而弗远。福祸不侵,心静可也。苦乐不怨,非悟莫及矣。  尊卑卷三  尊者人予也,失之则卑。卑者自强也,恃之则尊。以金市爵,得而不祥。以势迫人,威而有虞。金不可滥,权不可纵,极则易也。贫者勿轻,其忠贵也。贱者莫弃,其义厚也。忠予明主,义施君子,必有报焉。誉非予莫取,取之非誉也。功不争乃获,获之则功也。  休戚卷四  物有异也,理自通焉。命有别也,情自同焉。悦可悦人,哀可哀人,休戚堪予也。福不可继,祸不可养,福祸莫受也。不省之人,事无功耳。同欢者寡,贵而远离也。共难者众,卑而无间也。苦乐由人,非苦乐也。至乐乃予,生之崇焉。至苦乃亏,死之惶焉。  荣辱卷五  人强不辱,气傲无荣。荣辱莫改,其人惟贤。予人荣者,自荣也。予人辱者,自辱也。君子不长衰,小人无久运,道之故也。饥以食,莫逾困以怜。寒以暖,无及厄以诫。予人至缺,其可立也。荣极则辱,惟德可存焉。辱极则荣,惟善勿失焉。  成败卷六  成无定式,利己利人乃成焉。败有定法,害人害己乃败焉。君子之名,胜于小人之实。小人之祸,烈于君子之难。观其人也,可知成败矣。敌者,予之可制也。友者,予之可久也。亲者,予之可安也。功高未可言胜,功不为胜也。人愚未可言败,愚不为败矣。  兴亡卷七  无不亡之身,存不灭之理。春秋易逝,宏业可留。薄敛富,兴焉。政苛怨,亡焉。人主兴亡,非为天也。君子兴家,不用奇计。小人败业,坏于奸谋。正不予贿,邪不予济,察之无误也。天降之喜,莫径取焉。不测之灾,勿相欺焉。  《诫子书二篇》[三国蜀]诸葛亮  【题解】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琅�e阳都(今山东沂水县南)人,官至蜀国丞相。他在信中,教导儿子该如何治学立身。其中“澹泊明志”、“宁静致远”,颇为后人传诵。  【原文】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③,非澹泊无以明志④,非宁静无以致远⑤。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⑥,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⑦,险躁则不能治性⑧。年与时驰⑨,意与曰去⑩,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①夫:句首语气词,表示将发议论。君子:道德高尚的人。行:做。②修身:修养身心。③养德:陶冶德行。④澹(dan)泊:恬淡寡欲。⑤宁静:安定清静。远:高远,远大。⑥广:扩大。这里是增加的意思。⑦淫:放纵,无节制。慢:懈怠。励:激励。⑧险:疾。治:修养。⑨驰:跑得很快。此指时间过得快。⑩去:去掉,消失。?遂:终于。枯落:干枯衰落。此指年老体衰,精力枯竭,学识无成。?多:表示大约。  又诫子书  【题解】  诸葛亮在这封信中,教导儿子如何运用酒宴交际,并掌握饮酒分寸。  【原文】:  夫酒之设,合礼致情①,适体归性②,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③。主意未殚④,宾有余豪⑤,可以至醉,无致迷乱⑥。  【注释】①致:表达。②归:符合。③至:达到顶点。④意:情趣。殚:尽。⑤豪:酒量大的意思。⑥致:达到。迷乱:分辨不清,丧失理智。  诫外生书①  【题解】  这封信是诸葛亮写给外甥庞涣的家训。庞涣,字世文,诸葛亮二姐的儿子,曾官至郡太守。诸葛亮在这封信中,教导外甥该如何立志、修身、成材。  【原文】  夫志当存高远②,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③,使庶几之志④,揭然有所存⑤,恻然有所感⑥;忍屈伸⑦,去细碎⑧,广咨问,除嫌吝⑨,虽有淹留⑩,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注释】①外生:外甥。生,同“甥”。②存:有。③滞:拘泥。④庶几:指圣贤。⑤揭:显露。存:保存。⑥恻:恳切。⑦忍:容忍。屈:委屈;挫折。伸:舒展,顺利。⑧细碎:细小烦杂。⑨嫌:埋怨,不满。吝:悔恨,遗憾。⑩淹:停留。淹留:停留。指暂时得不到官做。?济:成功。?徒:白白地。碌碌:平庸无能。滞:停滞,滞留。?窜:躲藏。伏:藏匿。?下流:地位低微。指没有出息。  《程子四箴》[宋]程颐  一、非礼勿视  心兮本虚,应物无迹。  操之有要,视之为则。  蔽交于前,其中则迁。  制之于外,以安其内。  克己复礼,久而诚矣。  二、非礼勿听  人有秉彝,本乎天性。  知诱物化,遂亡其正。  卓彼先觉,知止有定。  闲邪存诚,非礼勿听。  三、非礼勿言  人心之动,因言以宣。  发禁躁妄,内斯静专。  矧是枢机,兴戎出好。  吉凶荣辱,惟其所召。  伤易则诞,伤烦则支。  己肆物忤,出悖来违。  非法不道,钦哉训辞。  四、非礼勿动  哲人知几,诚之于思。  志士励行,守之于为。  顺理则裕,从欲惟危。  造次克念,战兢自持。  习与性成,圣贤同归。。。。。。。

11、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12、《戒子孙》[宋]邵雍  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不教而善,非圣而何?教而后善,非贤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是知善也者,吉之谓也;不善也者,凶之谓也。  吉也者,目不观非礼之色,耳不听非礼之声,口不道非礼之言,足不践非理之地,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亲贤如就芝兰,避恶如畏蛇蝎。或曰不谓之吉人,则吾不信也。凶也者,语言诡谲,动止阴险,好利饰非,贪�衾只觯�疾良善如雠隙,犯刑宪如饮食,小则殒身灭性,大则覆宗绝嗣。或曰不谓之凶人,则吾不信也。  传有之曰: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汝等欲为吉人乎?欲为凶人乎?  《予学》东汉 许劭  得失卷一  大失莫逾亡也,身存则无失焉。大得莫及生也,害命则无得焉。得失之患,启于不舍。不予之心,兴于愚念。  人皆有也,先予后取,顺人之愿,智者之智耳。强者不予,得而复失。弱者不予,失之难测。予非失,乃存也。得勿喜,失或幸,功不论此也。夺招怨,予生敬,名成于此矣。  顺逆卷二  患死者痴,患生者智。安顺者庸,安逆者泰。多予不亡,少施必殃。惠人惠己,天不佑凶也。顺由予生,逆自虐起。君子不责小过,哀人失德焉。小人不纳大言,恨己无势焉。君子逆而不危,小人顺而弗远。福祸不侵,心静可也。苦乐不怨,非悟莫及矣。  尊卑卷三  尊者人予也,失之则卑。卑者自强也,恃之则尊。以金市爵,得而不祥。以势迫人,威而有虞。金不可滥,权不可纵,极则易也。贫者勿轻,其忠贵也。贱者莫弃,其义厚也。忠予明主,义施君子,必有报焉。誉非予莫取,取之非誉也。功不争乃获,获之则功也。  休戚卷四  物有异也,理自通焉。命有别也,情自同焉。悦可悦人,哀可哀人,休戚堪予也。福不可继,祸不可养,福祸莫受也。不省之人,事无功耳。同欢者寡,贵而远离也。共难者众,卑而无间也。苦乐由人,非苦乐也。至乐乃予,生之崇焉。至苦乃亏,死之惶焉。  荣辱卷五  人强不辱,气傲无荣。荣辱莫改,其人惟贤。予人荣者,自荣也。予人辱者,自辱也。君子不长衰,小人无久运,道之故也。饥以食,莫逾困以怜。寒以暖,无及厄以诫。予人至缺,其可立也。荣极则辱,惟德可存焉。辱极则荣,惟善勿失焉。  成败卷六  成无定式,利己利人乃成焉。败有定法,害人害己乃败焉。君子之名,胜于小人之实。小人之祸,烈于君子之难。观其人也,可知成败矣。敌者,予之可制也。友者,予之可久也。亲者,予之可安也。功高未可言胜,功不为胜也。人愚未可言败,愚不为败矣。  兴亡卷七  无不亡之身,存不灭之理。春秋易逝,宏业可留。薄敛富,兴焉。政苛怨,亡焉。人主兴亡,非为天也。君子兴家,不用奇计。小人败业,坏于奸谋。正不予贿,邪不予济,察之无误也。天降之喜,莫径取焉。不测之灾,勿相欺焉。  《诫子书二篇》[三国蜀]诸葛亮  【题解】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琅�e阳都(今山东沂水县南)人,官至蜀国丞相。他在信中,教导儿子该如何治学立身。其中“澹泊明志”、“宁静致远”,颇为后人传诵。  【原文】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③,非澹泊无以明志④,非宁静无以致远⑤。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⑥,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⑦,险躁则不能治性⑧。年与时驰⑨,意与曰去⑩,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①夫:句首语气词,表示将发议论。君子:道德高尚的人。行:做。②修身:修养身心。③养德:陶冶德行。④澹(dan)泊:恬淡寡欲。⑤宁静:安定清静。远:高远,远大。⑥广:扩大。这里是增加的意思。⑦淫:放纵,无节制。慢:懈怠。励:激励。⑧险:疾。治:修养。⑨驰:跑得很快。此指时间过得快。⑩去:去掉,消失。?遂:终于。枯落:干枯衰落。此指年老体衰,精力枯竭,学识无成。?多:表示大约。  又诫子书  【题解】  诸葛亮在这封信中,教导儿子如何运用酒宴交际,并掌握饮酒分寸。  【原文】:  夫酒之设,合礼致情①,适体归性②,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③。主意未殚④,宾有余豪⑤,可以至醉,无致迷乱⑥。  【注释】①致:表达。②归:符合。③至:达到顶点。④意:情趣。殚:尽。⑤豪:酒量大的意思。⑥致:达到。迷乱:分辨不清,丧失理智。  诫外生书①  【题解】  这封信是诸葛亮写给外甥庞涣的家训。庞涣,字世文,诸葛亮二姐的儿子,曾官至郡太守。诸葛亮在这封信中,教导外甥该如何立志、修身、成材。  【原文】  夫志当存高远②,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③,使庶几之志④,揭然有所存⑤,恻然有所感⑥;忍屈伸⑦,去细碎⑧,广咨问,除嫌吝⑨,虽有淹留⑩,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注释】①外生:外甥。生,同“甥”。②存:有。③滞:拘泥。④庶几:指圣贤。⑤揭:显露。存:保存。⑥恻:恳切。⑦忍:容忍。屈:委屈;挫折。伸:舒展,顺利。⑧细碎:细小烦杂。⑨嫌:埋怨,不满。吝:悔恨,遗憾。⑩淹:停留。淹留:停留。指暂时得不到官做。?济:成功。?徒:白白地。碌碌:平庸无能。滞:停滞,滞留。?窜:躲藏。伏:藏匿。?下流:地位低微。指没有出息。  《程子四箴》[宋]程颐  一、非礼勿视  心兮本虚,应物无迹。  操之有要,视之为则。  蔽交于前,其中则迁。  制之于外,以安其内。  克己复礼,久而诚矣。  二、非礼勿听  人有秉彝,本乎天性。  知诱物化,遂亡其正。  卓彼先觉,知止有定。  闲邪存诚,非礼勿听。  三、非礼勿言  人心之动,因言以宣。  发禁躁妄,内斯静专。  矧是枢机,兴戎出好。  吉凶荣辱,惟其所召。  伤易则诞,伤烦则支。  己肆物忤,出悖来违。  非法不道,钦哉训辞。  四、非礼勿动  哲人知几,诚之于思。  志士励行,守之于为。  顺理则裕,从欲惟危。  造次克念,战兢自持。  习与性成,圣贤同归。。。。。。。《戒子孙》[宋]邵雍  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不教而善,非圣而何?教而后善,非贤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是知善也者,吉之谓也;不善也者,凶之谓也。  吉也者,目不观非礼之色,耳不听非礼之声,口不道非礼之言,足不践非理之地,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亲贤如就芝兰,避恶如畏蛇蝎。或曰不谓之吉人,则吾不信也。凶也者,语言诡谲,动止阴险,好利饰非,贪�衾只觯�疾良善如雠隙,犯刑宪如饮食,小则殒身灭性,大则覆宗绝嗣。或曰不谓之凶人,则吾不信也。  传有之曰: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汝等欲为吉人乎?欲为凶人乎?  《予学》东汉 许劭  得失卷一  大失莫逾亡也,身存则无失焉。大得莫及生也,害命则无得焉。得失之患,启于不舍。不予之心,兴于愚念。  人皆有也,先予后取,顺人之愿,智者之智耳。强者不予,得而复失。弱者不予,失之难测。予非失,乃存也。得勿喜,失或幸,功不论此也。夺招怨,予生敬,名成于此矣。  顺逆卷二  患死者痴,患生者智。安顺者庸,安逆者泰。多予不亡,少施必殃。惠人惠己,天不佑凶也。顺由予生,逆自虐起。君子不责小过,哀人失德焉。小人不纳大言,恨己无势焉。君子逆而不危,小人顺而弗远。福祸不侵,心静可也。苦乐不怨,非悟莫及矣。  尊卑卷三  尊者人予也,失之则卑。卑者自强也,恃之则尊。以金市爵,得而不祥。以势迫人,威而有虞。金不可滥,权不可纵,极则易也。贫者勿轻,其忠贵也。贱者莫弃,其义厚也。忠予明主,义施君子,必有报焉。誉非予莫取,取之非誉也。功不争乃获,获之则功也。  休戚卷四  物有异也,理自通焉。命有别也,情自同焉。悦可悦人,哀可哀人,休戚堪予也。福不可继,祸不可养,福祸莫受也。不省之人,事无功耳。同欢者寡,贵而远离也。共难者众,卑而无间也。苦乐由人,非苦乐也。至乐乃予,生之崇焉。至苦乃亏,死之惶焉。  荣辱卷五  人强不辱,气傲无荣。荣辱莫改,其人惟贤。予人荣者,自荣也。予人辱者,自辱也。君子不长衰,小人无久运,道之故也。饥以食,莫逾困以怜。寒以暖,无及厄以诫。予人至缺,其可立也。荣极则辱,惟德可存焉。辱极则荣,惟善勿失焉。  成败卷六  成无定式,利己利人乃成焉。败有定法,害人害己乃败焉。君子之名,胜于小人之实。小人之祸,烈于君子之难。观其人也,可知成败矣。敌者,予之可制也。友者,予之可久也。亲者,予之可安也。功高未可言胜,功不为胜也。人愚未可言败,愚不为败矣。  兴亡卷七  无不亡之身,存不灭之理。春秋易逝,宏业可留。薄敛富,兴焉。政苛怨,亡焉。人主兴亡,非为天也。君子兴家,不用奇计。小人败业,坏于奸谋。正不予贿,邪不予济,察之无误也。天降之喜,莫径取焉。不测之灾,勿相欺焉。  《诫子书二篇》[三国蜀]诸葛亮  【题解】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琅�e阳都(今山东沂水县南)人,官至蜀国丞相。他在信中,教导儿子该如何治学立身。其中“澹泊明志”、“宁静致远”,颇为后人传诵。  【原文】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③,非澹泊无以明志④,非宁静无以致远⑤。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⑥,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⑦,险躁则不能治性⑧。年与时驰⑨,意与曰去⑩,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①夫:句首语气词,表示将发议论。君子:道德高尚的人。行:做。②修身:修养身心。③养德:陶冶德行。④澹(dan)泊:恬淡寡欲。⑤宁静:安定清静。远:高远,远大。⑥广:扩大。这里是增加的意思。⑦淫:放纵,无节制。慢:懈怠。励:激励。⑧险:疾。治:修养。⑨驰:跑得很快。此指时间过得快。⑩去:去掉,消失。?遂:终于。枯落:干枯衰落。此指年老体衰,精力枯竭,学识无成。?多:表示大约。  又诫子书  【题解】  诸葛亮在这封信中,教导儿子如何运用酒宴交际,并掌握饮酒分寸。  【原文】:  夫酒之设,合礼致情①,适体归性②,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③。主意未殚④,宾有余豪⑤,可以至醉,无致迷乱⑥。  【注释】①致:表达。②归:符合。③至:达到顶点。④意:情趣。殚:尽。⑤豪:酒量大的意思。⑥致:达到。迷乱:分辨不清,丧失理智。  诫外生书①  【题解】  这封信是诸葛亮写给外甥庞涣的家训。庞涣,字世文,诸葛亮二姐的儿子,曾官至郡太守。诸葛亮在这封信中,教导外甥该如何立志、修身、成材。  【原文】  夫志当存高远②,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③,使庶几之志④,揭然有所存⑤,恻然有所感⑥;忍屈伸⑦,去细碎⑧,广咨问,除嫌吝⑨,虽有淹留⑩,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注释】①外生:外甥。生,同“甥”。②存:有。③滞:拘泥。④庶几:指圣贤。⑤揭:显露。存:保存。⑥恻:恳切。⑦忍:容忍。屈:委屈;挫折。伸:舒展,顺利。⑧细碎:细小烦杂。⑨嫌:埋怨,不满。吝:悔恨,遗憾。⑩淹:停留。淹留:停留。指暂时得不到官做。?济:成功。?徒:白白地。碌碌:平庸无能。滞:停滞,滞留。?窜:躲藏。伏:藏匿。?下流:地位低微。指没有出息。  《程子四箴》[宋]程颐  一、非礼勿视  心兮本虚,应物无迹。  操之有要,视之为则。  蔽交于前,其中则迁。  制之于外,以安其内。  克己复礼,久而诚矣。  二、非礼勿听  人有秉彝,本乎天性。  知诱物化,遂亡其正。  卓彼先觉,知止有定。  闲邪存诚,非礼勿听。  三、非礼勿言  人心之动,因言以宣。  发禁躁妄,内斯静专。  矧是枢机,兴戎出好。  吉凶荣辱,惟其所召。  伤易则诞,伤烦则支。  己肆物忤,出悖来违。  非法不道,钦哉训辞。  四、非礼勿动  哲人知几,诚之于思。  志士励行,守之于为。  顺理则裕,从欲惟危。  造次克念,战兢自持。  习与性成,圣贤同归。。。。。。。

13、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14、石钟山记13.五人墓碑记14.六国论15.过秦论大多都是些高中要求背诵的古文,既可巩固记忆有可达到练字效果。

15、先生出诸书香世家,承祖、父之训,自幼酷爱书法,虽历尽时代变迁及人生沉浮,未尝懈怠。久之,遂有成焉。各级书协理事、会员自不怠言,省内外书届活动亦常与焉。余虽晚学,然结识先生已久,熟知先生,知先生乃恬淡中人,其心之所属非为名利,止书艺耳。

16、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17、日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笔去争妍。

18、杜甫《饮中八仙歌》

19、赤壁赋10.卖炭翁11.木兰诗《乐府诗集》

20、《诫子书》,这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曰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1、古文观止里随便选

22、郑板桥《题竹兰诗》

23、先生擅书法,通音律。音律余今姑且不言,只论先生书法。

24、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25、笔墨写春秋,挥毫斥方遒。行云流水间,泼墨如洒酒。

26、先生习字,一如古人,师承古人,然后努力变通。故先生之书,既苛于先贤,更勇于突破。研习先贤,先生自然不拘一格。数十年间,凡二王、颜柳、苏黄,乃至明代诸公,无论各体,先生皆刻苦研习,虽未墨池尽染,然习字亦为先生漫长坎坷岁月之慰藉也。真草隶篆,先生皆有所承古人之长,渐成自家风格。真楷看似平稳方正,然稳重中透出温婉,且行迹带波,柱笔著纸。行草疏密相间,然疏处似密不透风,密处似有所让路。篆则笔态净媚,如蚁行沙,如绾秋蝇,内外不透邪风。隶则刀锋隐现,苍劲浑厚,澄练有灵,起落不带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