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在欢乐之宴,不愿意醒来,因为清醒的时候,这些愁绪又全都袭来。古代圣贤都是寂寞的,还不如饮者,可以欢快畅饮,享受生命的乐趣。对人生意义的拷问里,李白似乎有点坠入及时行乐的思想里。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透露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李白的一种自我肯定,自持有才而粪土钱财的豪情油然而生。表面看去,这四句似乎得意之极、抱负必会实现、财帛散尽顷刻来的感觉,然而,联系实际,这其实是李白失意、抱负不展行路难的故作得意的妄语,一种做作的洒脱。
3、这是一句孤峭的抖机灵。说自古以来的圣贤都是寂寞的,只有喝酒的人才名垂千史。说起来,是有点任性,但是这股豪迈之气,立马又把隐约要出来的颓丧之气,压了下去。
4、《将进酒》第一句起得太高,后文则难以续接。上来就是大气磅礴,如果第二句接不住,就成了虎头蛇颈。但李白接着又是一句“君不见”,到这次是高堂明镜悲白发,视野顿时小了,而核心一个悲字,叹咏之气顿出。但后一句,朝如青丝暮如雪,立即拨到了时间阔度的开关。叙述纬度立马又拉开了。
5、黄金千两一挥而尽还能够再来。
6、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7、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应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
8、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9、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0、这一句,是李白抛出的个人核心价值观。金钱财物,不足以让他动心,只愿意世人皆醒我独醉。但这时候,颓丧之气又隐约要出来了。好在他立即压上去一句:
11、呼儿将出换美酒,是实写也是虚写。五花马和千金裘,到底有没有真的找人拿出去当了换酒?如果真有,那主人就打脸了。很可能是虚写。但李白要的是这种旷达,语气则是实的。
12、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13、空间和时间都有了,接下来就是人了。讲人之前,先赋了一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这是李白的生活哲学。然后才是莫使金樽空对月。这两句,实则是高级的倒装句。顺序本来是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得意须尽欢。先说事,后讲道理。但李白非要先讲道理,后说事。但是味道立马不一样了,先是“须”,后是“莫使”。于是莫使的环节就成了凸出和强调,对须的环节促成了反向拉力。
14、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15、“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陈王即曹植,李白遥想曹植昔日的乐宴情景,尽情饮酒,尽情欢乐。李白写陈王,表面落在“欢”字上,实则暗示陈王的哀怨,引渡为自己的哀怨。
1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7、五花马,千金裘,
18、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9、《将进酒》
20、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2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造景也,一来一去,逝者磅礴,不可阻挡。“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朝一暮间,青丝白发,白马过驹,人生恍然而逝,和上句构成排比,很有气势。这四句连起来宛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李白的年暮自伤之词。
23、谁会真的去数有没有三百杯呢。
24、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25、“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这是对当时饮宴场景的描述,醉生梦死,欢乐至极。
26、《将进酒》表达技巧:
27、喝完了酒,该说点什么了。于是笔调一转,要唱歌了,请你们认真听。这是一个极流畅的过渡句。
28、任何好的诗文,除了字面上的功夫,隐藏在背后的,关键是气脉。气是语气,气势。语气是作者的语法,炼字,韵律顿挫,节奏把控。气势是情感的波动,积蓄,爆发。语气像是一个人的呼吸,睡得越好的人呼吸越匀称。失眠者的呼吸,则是很杂乱。好的语气,是好作品的基础,坏的语气,则像是文字上的失眠者。
2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0、于是有了最后一句:
31、⑤“万古愁”一一表现愁的深广
32、李白的诗,充满了辽阔的豪迈,和俊逸的浪漫主义色彩。他最喜欢写的东西有两样,一是月亮,二是酒。他最好的诗,几乎都有写月亮。所谓斗酒诗百篇,他喝完酒写的诗,就像是被神仙把着手写的,几乎将汉文学艺术拉到到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度。
33、李白的《将进酒》就是其疏狂性情淋漓尽致的发抒,其中既有自伤年暮的伤感,又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佯狂,更有追求人生极乐、忘却忧愁的洒脱。结合李白生平遭遇来看,《将进酒》实际上是李白的佯狂、假乐,在极乐欢宴、斗酒买醉的背后,是李白“逝者如斯”的暮年自伤,是李白怀才不遇、仕途不顺、抱负未酬的失意人生之嗟,偏偏李白清高自视,故作高调,古装欢颜极乐人生,实则借酒消愁,佯狂吐之。
3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35、上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是空间感。有什么能接得住磅礴的空间感?当然是厚重的时间感。所以到了第二句,李白稍微顿挫了一下,立马又把时间阔度拉大,布置出一种岁月苍茫的史诗感。空间辽阔后,接一句时间的沧桑。不光是大气,更是深情的咏叹。
36、陈王昔时宴平乐,是在用典。陈王是指诗宗曹植,号称八斗之才,是文人的楷模。平乐是指富贵的场所。这一句李白意在表示对曹植的钦慕之情。斗酒十千恣欢谑,是李白在借曹植,说出理想中的豪迈的酒风。这两句实则是一种铺垫,只为了下一句:
37、“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到了最后,李白终于点名了题意,点名了真正的情绪,那就是“万古愁”。把美酒全拿出来,我们一醉方休,只有在醉中,才能暂时消除这万古愁。
38、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39、赋比兴,李白上手就是赋,半点铺垫都不要,一股豪迈之气,呼之欲出。而最前头却缀了一句“君不见”,使得整句既是疑问句,又是陈述句,只用了三个字,就把这种大画面熔合成了第二称的叙述。人与画境,第一时间直接无缝对接。要证明是行家,这一句就够了。
40、但如果要纠缠在这里,全篇就要功亏一篑。写到这个地方,李白便抛开了一切纠缠,直接响亮的收尾,来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同销,是空间上的隐语,万古,是时间上的隐语。这一句,直接和开头的空间感和时间感,做了若即若离的呼应。
41、岑夫子,丹丘生,是李白喝酒时的两个朋友。分别是岑勋和元丹丘。这是实写,落实到了具体的现实设定。将进酒,杯莫停,是劝酒词。出现在这里,巧妙地过渡了之前的会须一饮三百杯。到了这个时候,就发现,其实之前从第一,二句开始,从气势上是逐步消减的。但是李白的处理让人惊叹就在于,气势是被他一步步化掉的,而不是直接断掉。
42、①“黄河之水天上来”一一极言黄河源头之高
43、名句很多:
44、这一句的大意是,我李白最烦小气的人,喝酒的时候千万不要说没钱,酒只管拿来,咱们直管痛饮就是。李白强调的是洒脱,赤诚,豪迈。但是这个地方又危险了。老逼着人家请客,算什么豪迈?
45、将进酒是高中必考的一篇古诗文,出题的概率非常的大,其中的高考名句有很多,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46、魏晋风流是出世的,李白是入世的;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出世反而是守志保身的明哲之举,李白所处的盛唐,出世才是现实人生抱负的途径。因此,虽然李白的入世和魏晋风流的出世背道而驰、格格不入,其实是因世道不同,守志践愿的方式不同而已。无论魏晋风流,还是李白,皆为疏狂之性情,其秉执的本质都是老庄哲学。
47、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48、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49、而气势是作品的精气神,代表了作品的精神面貌。气势如果太弱,是难有豪迈之感的。女属阴势,男属阳势。所以说,李清照写不出李白的豪迈,不是水平问题,是女性与男性之间,先天的气势差异问题。
50、明脉易理,暗脉难接。但是明眼人看来,明脉如果不能一脉到底,绝不是高手。暗脉顺着气势走下来,如果断了,不光作者自己知道,读者也知道。一旦断了,作品成不了上乘。
51、《将进酒》一首,算是其中的代表。
52、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53、这句是全诗最后的收尾。响亮,极具爆发力,最后又有余音绕梁。
54、整首诗从第一,二句沿下来的气势,在中段留了气,而化去了势,以便更好的处理细节。一直等到了最后,这股势又和气完美融合,点燃了情感的终极爆发,且干净收尾,尚有余音。所以《将进酒》通篇读下来,一路豁然豪迈。诗文的草灰蛇线,埋伏千里,在这篇便发挥到了极致。
55、每个人只要生下来就必有用处,
56、在这里,李白最喜欢的两样东西,月亮和酒,都一起出现了。看得出来,他这个时候,灵感勃发,笔特别的顺,千古名篇,即将诞生。
57、《将进酒》的情感:
58、这种文学水准及境界,即便放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中,也令多少高手望尘莫及。
59、而所谓的脉,好文字背后两条脉。一条明,一条暗。明的是文字推进的脉,像是车轮在雪地压过的印记。这一条脉如果清晰,多半能保住作品的及格分数线。还有一条暗脉,是作者心里的那条脉,那条意识流动,似有似无的的脉。也就是人们说的,感觉。
60、②“朝如青丝暮如雪”一一极言人生短促
61、(1)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62、接着,还是讲喝酒。烹羊宰牛且为乐,是为实写。会须一饮三百杯,是为虚写。实笔加虚笔,既有日常生活,又有建设在日常之上的艺术加工。所谓三百杯,当然不是真的要喝三百杯,但是这个数字,出现在实写之后,就多了份艺术化的浪漫和激越。
63、《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属汉乐府《鼓吹曲·铙歌》旧题。算是一个比较冷门的格式,到了李白手上,就彻底散发出了夺目彩光。
64、(2)运用比兴。
65、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李白是大宗师手笔,上手就是黄河之水天上来。这种气势,一般人根本不敢学。就像唱歌一样,一开始调子起得高,后面唱都唱不下去。承接的奔流到海不复回,是何等的气势浑雄,眼界开阔。
66、诗人豪饮高歌,借酒消愁,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全诗情感饱满,无论喜怒哀乐,其奔涌迸发均如江河流泻,不可遏止;在手法上多用夸张,且往往以巨额数量词进行修饰,既表现出诗人豪迈洒脱的情怀,又使诗作本身显得笔墨酣畅,抒情有力;在结构上大开大阖,充分体现了李白七言歌行的特色。
67、③“一饮三百杯”一一表现豪饮
68、在这个地方,李白绝不允许自己的诗歌出现颓丧之气,欲将一股豪迈之气贯穿到底。看他到了这个地方的调度,就能看出,他的格调,只要稍微处于有可能下降的边缘,就要一把拽上来,保持与之前营造的语气和脉络,浑然一体。这类似于大人背小孩,一旦感觉要滑了,立即使劲颠一下。这是诗人最考究功夫的地方,光写一两句好句子不难,难得是通篇响亮,一气呵成。
69、上一句写完莫使金樽空对月,如果单单只是这样,就气魄不足。如果只是贪酒而已,借酒麻醉自己,有什么好嘚瑟的?李白接着来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自信,立马就消除了贪酒的那种颓丧感。千金散尽是败家子,但还复来,就是本事了。
70、④“斗酒千金”一一表现酒价的昂贵
7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72、一代“诗仙”李白似乎有点魏晋风流的味道,至少在审美取向上如此。晋朝人物谢安、谢灵运为李白一生倾慕,所以李白身上的魏晋余韵也就不难理解了。
73、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74、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75、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76、气脉二字,一直是古今文章,考量正宗的标尺。李白之所以在文学上如此成功,除了字面功夫,气脉上,无疑是汉文学里的绝顶正宗。他的诗文成教材,是必定的事情。
77、如果整首诗,一直大气磅礴,却缺少细微的感触,只是空有架子。李白到了这个地方,把气势化掉之后,那种语气却还在,留气不留势,等着下一轮的情感爆发,是顶尖高手的手笔。
78、是的,李白的豪迈,当然不是非要别人掏腰包,而是五花马,千金裘,这些名贵的豪车,大衣,统统都不要了,直接拿出去换好酒。
79、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等,这些都是高考必考的名句。